本主义 —— 民主社会里的暴力机关。
注意有一个细节,那些大兵在执行秩序时,对妇女会说【女士】。
“待在后面,女士,待在后面。”
用词还显得彬彬有礼,和接下来的暴力相比,之前的伪善昭然若揭,这就是暗示现代民主社会里 —— 名义保护人民。其实,是捍卫积极社会秩序的国家机器,而那个戴眼镜、口含甲牙的女头目形象打扮,让人一看就联想到了1984。这个形象毫无疑问是影射所谓的斯大林主义下的集权官僚的。而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作品的政治倾向,或许更偏向托派和第四国际,从此引发的理论派别争论,无法掩盖这部电影自身的 “革命” 性。
水源车厢前的蒙面军队,乍一看,就让人想到了当代的极右纳粹民族主义者、军国主义。蒙面人还用日语喊了【万岁】,以及各色法西斯,也充满了血腥和残忍的意味,他们当然象征着历史上极右的集权暴力统治机关。从美国大兵到集团官僚再到法西斯屠夫,这个排比顺序揭露了电影对阶级社会伪善的认识。
阶级社会的秩序是第一位的,底层的劳动者反抗越激烈,统治阶级的伪善面具就私下越多,他们的本质是极右法西斯式的。老人 —— 吉列姆的形象在电影中的隐喻则是 “革命先知” ,围绕吉列姆有着两个关键故事,一个是他和列车的发明者 —— 威尔福德是好朋友,一个是割肉饲人。
“他不只是合作伙伴,还是我的朋友。”
先说好朋友的问题。社会 “革命的先知” —— 马恩,自己都是高级知分子,甚至本身就是统治阶级的一员。最早沿袭的绝大部分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用于维护统治的工具。他们本该是统治阶级,在底层群众中最直接的宣传工具。
吉列姆和威尔福德是老朋友,此外,列车长说【吉列姆经常和他长谈】,这个是符合历史的。因为 “革命的先知” 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是用于旧的统治阶级哲学和理论对话、辩论,比如说《资本论》,割肉饲人。物造像革命的心声,从列车长的协助者变为了革命的闲置,有一个关键点。他割下了自己的肉。
吉列姆走向 “革命” 的痛苦,吉列姆从列车长的协助者变成了 “革命的先知”,有一个关键词,就是他割下了自己的肉让给别人吃,以此来阻止尾部车厢的自相残*。是人民的痛苦,尤其是孩子,象征着人类的未来,让吉列姆觉醒了,割掉了自己的手臂,绝对不是计划的一部分,这特别像恩格斯。
恩格斯本来就是工厂主的儿子,当初让他去工厂,是为了学习管理技术。可恩格斯见到了工人的苦难,反而成为了坚定的 “革命者” ,周期性的“革命”。列车长 —— 威尔福德说,自己和吉列姆老朋友商量好了,让他到列车的尾部,定期煽动 “革命” 。利用 “革命” 来削弱底层和上层人口,使得列车保持平衡。
“空气、水、食物、人口,必须保持好平衡。”
“为了达到最佳平衡状态,我不惜采取些极端的手段,有的时候需要人口,急剧减少。”
列车里周期性 “革命” 的隐喻,直观的、象征着阶级社会里周期性的社会危机,列车长 “革命” 周期性的解读,也恰恰是剥削阶级自己对 “革命” 的解读。以马尔萨斯主义为代表的统治哲学,就把历史上的社会危机和 “革命” 解释为人类发展过剩,而生产力不够导致的混乱。注意,是混乱而不是进步,这种混乱削减了人口,也削减了与生产力的矛盾。从而又让社会重新回到了稳定,当然是阶级社会秩序的稳定。
而马克思主义看待经济危机,却认为是剥削的直接结果,社会不公平,尤其是经济上的不公平,导致经济危机周期性的发生。列车长送出的纸条,电影中,列车长说自己是周期性 “革命” 的缔造者,这个隐喻恰恰是符合现实的。
“线人给出了一个名字。”
“南...”
“南宫民秀。”
在积极社会里,无论是天灾还是经济危机,剥削阶级的最高层,其实都是看到了危机的发生。他们不去试图阻止危机,他们试图的是利用危机本身牟利,粮食饥饿时有投机倒把、股票低落实可以唱空、金融危机时进场抄底、战争中倒卖军火等等。他们不仅掌握了更多信息,看到了社会危机的到来,还会想尽各种办法在社会危机中获取更多的利益。
在当代阴谋论中,更是有这样的一种观点,认为统治世界的极少数寡头们,策划制造出一系列的灾难事件。让全类的人口下降至伍亿左右,以维持他们穷奢极欲的生活,同时也不至于让地球环境灭亡。而电影中,还有这样一个贯穿的谜团,那就是在蛋白质中的红纸指令,究竟是谁发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