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和华侨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然而却经常性地被混用。所谓华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华人包括中国大陆居民、中国香港居民、中国澳门居民、中国台湾居民以及海外华人,这是一个族裔概念而非国籍概念,也就是说只要祖上有中国血统的人无论现在的国籍为何都属于广义的华人范畴。广义的华人分为海内华人和海外华人,而狭义的华人概念则是特指海外华人。
华人最早是“华夏人”的简称。距今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与蚩尤部落大战与涿鹿,正是这一战奠定了以炎黄部族为核心的华夏民族的形成。战败的蚩尤部落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向南迁徙成为今天苗族的祖先,另一部分在被华夏部落联盟征服后日渐同化。后来华夏部落又进一步吸收了以东夷为代表的周边部落。华夏族在其形成过程中吸收了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羌、夷、苗、黎等氏族部落集团。
汉朝以后华夏族改称汉族。经历魏、晋、隋、唐、宋、元、明、清漫长的民族融合过程之后“华夏”一词开始被用作对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的统称,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来源于远古时期黄河上游炎黄部落联盟的“华夏人”这一概念成为中国全体民族的统称。华人移居海外的历史可能比我们传统印象中的更为悠久:不是起源于近代国门洞开之后,也不是起源于大航海时代,甚至可能早于张骞凿空西域的年代。
传统的观点认为张骞的凿空西域之行开启了东西方之间的交往历史,不过随着考古学界不断涌现的新发现逐渐证明:事实上早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中原文明就曾遥远的西方文明通过草原丝绸之路进行着贸易和文化交流。在商代的墓葬中就发现有出自新疆地区的和田玉和出自印度洋地区的海贝,这就足以证明商王朝就已和今天的新疆地区乃至印度洋地区有着一定的商品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