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经过一番仔细思考后,“朱元璋”这个名字横空出世,代替了“朱八八”。朱元璋改这个名字的目的也很清楚,所谓“朱元璋”就是“诛元璋”,而“璋”则是一种利器,由此可见朱元璋是希望自己成为一把诛灭元朝的利器。
经过多年来的血战后,朱元璋最终笑到最后,一举驱逐了蒙古统治者,开创了明朝。而在朱元璋这个草根皇帝的心里,难免会觉得改换名字的确帮到了自己,由此打起了要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安排取名规则的主意。
在传统文化的视角里,取名字的确是一件不得不深思熟虑的大事,即便是贵为皇帝的朱元璋在确定取名规则时也是慎之又慎。已经贵为皇帝的朱元璋自然不可能会采用元朝给平民百姓制定的那种简单粗暴的方法,而是别出心裁地想到了五行学说。
作为一门源远流长的传统学说,五行学说受到了历代古人的推崇和应用。而在记录五行学说的《春秋繁露·五行之义》里这样记载道:“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其父子也。”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五行相生。
崇尚五行学说的朱元璋自然对五行相生的说法深信不疑,因此把这个说法定为主要的取名规则。也就是说,朱元璋给子孙后代定下了以“姓氏 族辈 五行相生字”这样的模式取名。从朱元璋的儿子要用含“木”的偏旁开始算起,子子孙孙依次按照五行相生来取名。朱元璋相信,这样就可以使得大明王朝的国运生生不息,千秋万代。
如此一来,我们把明朝16位皇帝的名字一一列出就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组合,他们的名字里都有以五行之一为偏旁的字眼,单单通过名字,我们就可以大致推断他们的关系。明朝16位皇帝的名字分别是: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载垕、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
根据五行相生的顺序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猜到,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而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而朱祁镇、朱祁钰则是兄弟,都是朱瞻基的儿子。类似的,朱由校、朱由检也是兄弟,都是朱常洛的儿子。
宗室众多,大量生字有意思的是,由于朱元璋定下的取名规则成为定规,没有人敢予以更改。这样一来,不仅明朝的历代皇帝,包括数量众多的宗室王爷在取名字的时候,都不得不按照五行相生来取名。长期以往,就出现了令人感到尴尬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