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命不可违,更何况是自己的皇爷爷,无论是自己的父亲明仁宗朱高炽在永乐二十二年(1424)即位,还是朱瞻基自己于洪熙元年(1425)即位,都无法改变孙氏只能做一个侧室的结局。孙氏但凡冲着朱瞻基发一下脾气,朱瞻基都会少些愧疚,可偏偏孙氏不吵不闹,接受现实,即便只能一辈子作嫔为妾,她也愿意待在朱瞻基的身边,陪伴他,守护他。两人相伴这么多年,情谊自然深厚,朱瞻基越是爱她,内心就越是愧疚。于是在自己登基之后,不仅延迟了二十几天才在压力之下正式立了胡善祥为皇后,同时立自己最深爱的孙氏为贵妃,最重要的是特地破格为她做了一枚金印。按照之前的宫廷礼制,皇后被册立以后,可以赐金册金印,贵妃以下则是有册无印。朱瞻基此举则是开了贵妃金印的先例,更是印证了孙氏在他心中无可撼动的地位。
宣德二年(1427)十一月,明宣宗朱瞻基迎来了自己的长子朱祁镇,这个孩子便是由他最爱的孙氏所生,反观高居后位上的胡善祥只生下了两个公主。朱瞻基废胡立孙的心思上升到了顶点,于是他毫不犹豫以胡皇后无子的理由召集大臣商议废后事宜。《胜朝彤史拾遗记》记载:“朕有一大事与卿等议,固出不得已,然亦决矣。朕三十无子,而中宫屡身不得育,顷且病。日者言中宫禄命必无子,今贵妃有子,当立为嗣。夫母以子贵,礼也。”
宣德三年(1428),胡善祥自请上疏辞去后位。由于张太后对胡善祥的怜爱和庇佑,明宣宗朱瞻基没有让大臣对其有任何的诬蔑和栽赃,准其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法师”。《明史》言:“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讳祁镇,宣宗长子也。母贵妃孙氏。生四月,立为皇太子,遂册贵妃为皇后。”
好景不长,宣德十年(1435),明宣宗朱瞻基病情日益加重,开始交待后事,正月崩于乾清宫。因皇太子朱祁镇年仅九岁,国家重务便由太皇太后张氏处置。张氏重用贤臣,治国有道,但历史就是这般波诡云谲,正统七年(1442),太皇太后张氏崩逝,明英宗朱祁镇所宠信的宦官王振开始兴风作浪。在瓦剌来犯多次以后,王振又煽动明英宗朱祁镇亲自北征,果不其然,在他们的肆意妄为之下,正统十四年(1449)明英宗朱祁镇于土木堡被俘,成为了明朝第一个当过俘虏的皇帝,随行五十多名的文官武将几乎全部战死沙场,数十万大军也几乎全军覆没。
瓦剌太师也先打着明英宗朱祁镇皇帝的名义招摇撞骗。孙氏虽为明英宗朱祁镇的亲生母亲,但是她明白自己更是大明朝的太后,于是寸步不让,并且同于谦等大臣商议以后,以“国不可一日无君”的理由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遥尊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镇为太上皇。
瓦剌太师也先被明朝此举激怒以后,直接南下攻打明朝首都北京。太后孙氏与于谦等一众大臣商议后拒绝南迁,打响了京师保卫战,正统十四年(1449)8月16日到11月8日,在以于谦为首的大臣努力之下,守住了北京城,瓦剌大军被迫退走。而后一直到景泰元年(1450)八月,瓦剌大军数次南下,都未能得逞,同年瓦剌无条件释放了明英宗朱祁镇,恢复了蒙古部与明朝的臣属关系。
孙氏受丈夫朱瞻基宠爱半生,也为他守住了明朝的大门,天顺六年(1462)九月初四日,孙氏去逝,终于可以去追寻她爱的、亦爱她的明宣宗朱瞻基,并与其合葬于景陵。
《明史纪事本末》中书,明宣宗:“贵妃孙氏,皇祖太宗选嫔于朕。十有余年,德义之茂,冠于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