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仪没发明以前怎么样,为啥地震仪没有普及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1 18:01:35

于安君复原的地动仪原理图:

1、该模型将“都柱”设计成了“悬垂摆”。

2、理解了“施关发机”中的“关”是“门栓”的意思,并将其设计成了“都柱”下含着的门栓状的小棍。

3、理解了“施关发机”中的“机”是“弩机”的意思,并在仪器顶部设置了这么一个弩机系统。

4、地震发生时,“都柱”摆动到某个方向,门栓状小棍卡在轨道之中,防止了“都柱”的再次摆动,同时通过杠杆,触发弩机系统,推动龙嘴里的小球掉落。

迄今为止,尚没有一架机器能复原出史料中的张衡地动仪“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效果。

地动仪最后的消失也充满了传奇性。

成也神器,败也神器。张衡晚年的命运和地动仪紧紧地交织在了一起。

地震仪没发明以前怎么样,为啥地震仪没有普及(9)

张衡任太史令时,曾多次议朝纲说地震。地动仪安置在洛阳灵台后不久,公元133年6月18日,京师发生地震,张衡上书《阳嘉二年京师地震对策》:

妖星见于上,震裂著于下,天诫祥矣,可为寒心。今既见矣,修政恐惧,则转祸为福。

19岁的顺帝刘保被迫于震后第二天发布了“罪己诏”,而太尉庞参和司空王龚“以地震策免”。

伴随着铜丸掉落“振声激扬”,134年12月13日,陇西又地震了。这是张衡地动仪第一次感应地震。这么短的时间里又发生地震,说明君侧仍有忤逆之人,于是顺帝直接问张衡谁是天下最令人痛恨的人?

于是司徒刘琦和司空孔扶成了第二批“以地震免”的高官。

133年、134年“以地震免”三公(司徒、太尉、司空),是开中国历史之先河的“以地震”撤免朝廷最高长官事件。

满朝文武宦官都惧怕着地动仪铜丸掉落之后,张衡将罪人指向自己,而公元132年到140年,恰恰是中国地震频发的高潮期。地动仪的出现,使地震年代的政治变得如此复杂,最终“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134年12月13日陇西地震,张衡的命运在这一年,发生了重要的转变。

张衡和他的地动仪被群起而攻之,朝中人人视张衡为妖魔,视地动仪为不祥之物。官场矛盾在地震的年代异常激烈起来,借地震之事,诛异己者成了顺帝时期的朝廷潜规则,张衡本人也成了地震的直接受害者。由于地震的频发,东汉朝廷的这项政治游戏一直玩到东汉灭亡才结束。

张衡在众怨之下,主动请辞,辞去侍中之职。两年后136年,京师再次地震。张衡再也无法解释地震与国运的关系了,皇帝下诏,张衡被贬出京到河间(河北沧州)为相。那里也是几百年后流放林冲的地方,其悲凉可见一斑。这段凄惶晚景记录在他的文学作品中, 《怨篇》、 《四愁诗》、《髑髅赋》、《冢赋》、《归田赋》全部是悲不堪言的笔述。此后的136年2月、137年5月至7月、138年2至6月和139年4月发生多次地震,但史料中却不再有地动仪工作的记录。地动仪随着张衡政治地位不再,光辉暗淡,如人垂暮。

张衡本人也到了垂暮时分,他上书给顺帝“乞骸骨”,于139年回到京城洛阳时,降为尚书,他有没有应征,没有详细记载。有记载的是,张衡是在这一年去世的,去世后安葬于他的家乡南阳以北25公里的石桥镇(也就是张衡沉鼎的西鄂)。

在张衡的内心深处,是否深切怀念着134年地动仪和他人生的光芒之巅?他在《四愁诗》中写道:“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坂长,侧身西望涕沾裳”。

张衡诗句中提到的“汉阳,陇坂”就是陇西。

张衡死了。他一生中最骄傲的地动仪消失了。史料没有记载地动仪是如何消失的。

考古学家王振铎认为地动仪消失于307年至312年西晋永嘉之乱。冯锐分析还要早,“估计在东汉末年,恐不会超过魏文帝曹丕登基的221年”。

还有一种考证来自185至190年灵台和洛阳的多次大火。洛阳城在经历了顺帝时期的地震频发后,到了桓帝又开始了接连不断的火灾,较大的一次火灾是184年黄巾军起义后的公元185年3月28日,南宫云台燃起烈火,这把火烧了半个多月。

又过了几年,来了一场最大的火祸,190年董卓驱赶天子和京师百万人迁都长安,他的军队在洛阳城烧*抢掠持续一年两个月。此次主要以“尽焚宫室”、“焚洛阳官庙及人家”、“宫室烧尽”为主。

考古发现,洛阳出土的大批青铜器具、铸自黄巾军之后,而190年的董卓烧毁旧京洛阳城之时,出土的铜钱有着突出的特点:方孔极大,成了历史上最大的圆内切四边形,钱又极薄。生活于这一时期的医圣、张衡的南阳同乡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196年以后的10年之内,黄河流域已经几成无人区。这种民不聊生的年代,毁铜铸钱不足为奇。

地动仪是毁于火灾、战乱还是熔销铸钱,甚至出于某种原因被张衡或他人亲手损毁?在候风地动仪消失二百年后,才有《后汉书》和《器准》首次提到地动仪。而张衡和他的地动仪,都已成烟云。

第一台精确的地震仪,于1880年由英国地理学家约翰·米尔恩在日本发明。今天大部分地震仪仍然按照米尔恩和他助手的发明原理进行设计。

米尔恩在1883年,还原了张衡的地动仪。1894年,制造出第一部架设在世界各地,可进行台网观测的地震仪器。所以米尔恩也被称为“地震之父”。

张衡不能被称为“地震之父”。因为此人的一生,成事之多、成就之高,太过不可思议。

愿天下从此无地震是不现实的。惟愿清醒冷静地面对地震的预防、应变、灾后种种。

地震之外,在回溯地动仪的过程中,不得不问:从张衡的地动仪到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什么在制约着中国人科技能力的发展?又是什么,束缚着我们这些普通人连张衡十分之一的成就都无法达到?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