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没有经历过“风雨”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工作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同样也是实现“财富自由”的渠道。
因此,相较于家长心心念念的体制内“铁饭碗”,有冲劲、敢拼搏的年轻人往往更倾向于月薪出众且升值空间更广阔的私企岗位。
毕竟在他们看来,公务员、事业编制固然稳定,福利待遇也很可观,但这样一眼就能望到头,还没有什么挑战性的工作,却并不是追求个性的年轻人所青睐的。
然而,在疫情的影响下,许多毕业生的思想观念却出现了180°的大转弯,尤其是当“裁员”的脚步落到自己头上时,这种体会就更深刻了。
裁员之风刮入互联网,35岁“元老”面临职业危机阿林毕业于一所985大学的计算机专业,由于个人综合实力强,自己也能吃苦耐劳,所以毕业后很快就通过学长的内推进入了一家实力还算可观的互联网公司。
虽说父母一直在劝说阿林尽量找一份“铁饭碗”工作,但考虑到家乡月薪4000 的公务员,和当时税后已经过万的月薪,阿林果断选择了后者。
在他的观念里,自己才刚刚开始拼搏事业,美好的篇章尚且没有翻开,怎么能拿着几千块的工资,做着毫无挑战性的工作呢!这根本就不在自己的职业规划之内。
不过,大概是因为阿林入职期间正处于行业风口,所以他很快就做出了一定成绩,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核后顺利升职加薪,整体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就这样,在入职七八年时间里,阿林逐渐坐上了团队leader的位置,薪资待遇也是翻番的增长,完全成了同龄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但就当他以为日子就要这样过下去的时候,阿林却接到了企业“优化”通知书,而且不仅是他,许多同小组的人也都一起“被毕业”了。
此时阿林忍不住开始犯愁,毕竟自己大半的积蓄都用来还了房贷与车贷,这下突然间没了工作,不知道还能不能在这座高消费的城市中生存下去。
其实阿林的遭遇只是很多职场人的缩影,毕竟进入35岁以后,个人的精力、体力都会下降,能够给公司创造的价值也越来越有限,所以许多“职场打工人”到这个年岁都会开始担忧自己成为“被优化”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