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时间,我倒是过得很安逸,因为我已经死心只专注于电影视听享受了。
最终,两个半小时的电影结束,影院里发出了如释重负的叹息,大家都是看得一脸懵逼。
02、
诺兰把自己与“上帝”的距离拉近了
我们不去分析《信条》的剧情,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诺兰为什么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纵观诺兰数十年的导演生涯,他的定位其实有些尴尬。
他商业片号召力几乎无敌,但他又还从未拍出过像《泰坦尼克号》、《侏罗纪公园》这样老少咸宜、全球通吃的商业巨制,和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尚有一定差距。
如果把他当成艺术片导演,诺兰又从未赢得过有分量的奖项,他的电影确实好看,但他的拍摄手法没有绝对的创新,说开宗立派也有些勉强。
但诺兰为何能在全球收获一大票铁杆粉丝,这些粉丝对他有着近乎痴迷般的热爱?
想来想去,原因只有一个:诺兰身上有一种高级感,这种“自我”特质很容易吸粉,再加上几乎每一部作品都称得上匠心独具。
商业片、艺术片,单拎出来任何一个诺兰都不是翘楚,但他却很好地将两者结合到了一起。
比如同样是烧脑电影,诺兰电影和一般烧脑电影有很大不同。
一般烧脑电影就像一道奥数题目,门槛太高,你压根儿无从下手。比如《穆赫兰道》、《黑客帝国》。
而诺兰的电影就像高考最后一道压轴题,难度虽高,但设置了三问,10分的题目,学渣可以做出第一问拿到3分,学霸可以做出第二问拿到6分,而学神可以做到第三问,拿到满分10分,每个水平段的人都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