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一部讲述被拐女大学生悲惨遭遇的剧情片《盲山》上映,这部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让无数观众落泪,也让无数人认识到,社会上还存在如此黑暗的角落,一经播放,便引起强烈反响,某瓣更是给出了8.5分的高分。
2009年,同样以被拐妇女为原型的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上映,同样是真人真事,但得到的却是骂声一片,甚至被引为“国耻”,原因很简单,对于事件过度美化,让一个受害者站出来撑起一片天,演苦情戏,把社会的尴尬,变成了社会的“榜样”。
对此,制片人、编剧阴法勇曾作出过解释:“电影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中国有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对于揭露社会黑暗面的题材尤其重视,为了公映,必须做一些改动和处理。”。
对此,观众并不买账,反而把此片比喻为“血胭脂”,啥叫血胭脂?就是用人血做成胭脂,粉饰太平。
为什么这部电影会被如此评价?故事的原型,又有怎样的经历?今天要讲的,便是被拐妇女郜艳敏的故事。
郜艳敏,河南许昌襄城人,出生在当地农村,虽然学习成绩很好,但由于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后,她便辍学,跑到河北礼县一家毛线厂打工。
之所以如此做,有两个原因,一是帮衬着老父亲供2个弟弟读书,二是郜艳敏想攒点儿钱,重返学校,继续自己的学业。
很快,时间来到1995年5月,此时打工快一年的郜艳敏,动身回老家看父母,在石家庄的火车站上,碰到了2名妇女,闲聊之中这两个女人说唐县工厂招工,薪资丰厚。
出门打工,就是为了赚钱,郜艳敏也没多想,在她们的带领下,便前往唐县,路上,郜艳敏意识到不对劲儿,几次试图逃跑,可惜都被抓了回来,到唐县一个村子后,这2名妇女把她交给了3个男人,为让郜艳敏老实听话,其中一个男人强暴了她,几天之后,她被以2700元的价格,卖到了河北曲阳县一个不通公路的闭塞山村下岸村,嫁给了一个放羊的羊倌。
这个村子位于大山深处,唯一通向外界的,就是一条羊肠小道,被拐卖后,郜艳敏数次试图逃跑,但都被抓了回来,生无可恋的她,企图自*,但3次都自*未遂。
在小山村,郜艳敏听说,母亲知道她被拐后,急得哭瞎了双眼,才40多岁的父亲,更是一夜白头,当地的警方,也在全力寻找她。
因为是“买来的女人”,他的丈夫对她并不好,每次喝完酒,都对她拳打脚踢,1年之后,郜艳敏老实了,他的丈夫带她回了娘家。
对于郜艳敏来说,回娘家无异于摆脱痛苦命运的大好时机,然而,现实却让她失望了,那个年代,农村百姓思想依旧保守,郜艳敏的父母得知她的遭遇后,害怕她回来找不到好人家,便劝她认命,跟着“羊倌丈夫”过下去得了。
娘家不要她,郜艳敏只能满脸失望地跟着羊倌回了家,因为村子里缺老师,回村后,有文化的郜艳敏成了村里的代课老师,教娃娃们读书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