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线汽车兵辛苦吗,川藏线的汽车兵为什么要运物资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2 12:26:20

言语虽轻,但从他来到连队的那一天起就知道,在这条险象环生的奇路上,一代代汽车兵为把各类物资运抵藏区边防,确保国防大动脉的畅通无阻,面对极端恶劣、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他们用青春、热血甚至生命才铸就了“艰险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重压不倒”的川藏线精神。

第二次险情发生在年初的第一趟进藏运输任务中。当天车队东返途经理塘的剪子湾山隧道,全长2800多米的隧道内灯光昏暗、视线极差,路面还有积水和暗冰。老杨所坐的运输车行进在整个梯队的中间位置,刚进入隧道不久,突然前方一束灯光刺眼,驾驶员迅疾反应、紧急制动,却只听见“嘭”的一声……惊魂未定的老杨跳下车去查看情况,原来一辆地方轿车在经过隧道时因车速过快、操作不当而造成方向失控,越过黄线撞上了运输车的左前侧。

现在回想起当时相撞的瞬间和解救地方乘客的场景,老杨仍心有余悸。虽然如今川藏线的道路条件越来越好了,但车流量也越来越大,无形之中给执行任务的车队带来了更多的不安全、不稳定的因素。假如当时迎面而来的不是小轿车,而是重型拖挂车,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害怕父母、未婚妻过于担心而劝说他考虑年底退伍,这件事老杨至今都没和家里人提及过。

川藏线汽车兵辛苦吗,川藏线的汽车兵为什么要运物资(5)

川藏线是一个听了不敢来,来了却不愿意走的地方。选择了成为川藏线汽车兵就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奉献,选择了与同龄人完全不同的生活。酷热的夏日,不是西瓜、Wifi、游泳池,而是驾驶着没有空调的运输车向着高原进发,午休时只有垫着凉席躲在车底盘下才能感受到一丝轻松惬意;严寒的冬夜,不是暖气、火锅、电热毯,而是在零下十几度、哈气能结冰的低温里执勤站岗,挤在大厢上只有借着水泥的余温才能勉强睡着。

常年执行进藏运输任务,许多官兵经历着恶劣自然环境给身体带来的病痛,忍受着与妻子长期异地分居的寂寞,承担着亲人病危却赶不上见最后一面的痛苦,分享不了孩子出生时看到第一眼的喜悦。镜头下的川藏线汽车兵就像扎根雪域的格桑花一样,默默地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边防战友的暖心者。

家远在东北的老杨也同样惦念着自己的母亲,但任务在身、责任在肩,他和其他战友一样,把这份惦念埋藏在了心底,也寄托在了字里行间。

川藏线汽车兵辛苦吗,川藏线的汽车兵为什么要运物资(6)

在高原上写稿子、干新闻本身就是一种磨砺,不仅需要很好的“脑力”,还需要足够的“体力”,个中滋味只有老杨自己能体会。为了在暴风雪里拍摄汽车兵挂防滑链、铺防滑沙,分分钟站成了一米八五的“雪人”,握相机的双手被冻得通红;为了跟拍车队顺利通过海通沟便道,溅了一身泥浆、吹了满嘴尘土,还要提防着山上随时可能掉落的飞石;为了抓拍到令人动容、感人至深的画面,钻底盘、上大厢、睡通铺、蹲车场就成了家常便饭……这其中有捕捉到一个好镜头欣喜不已的甜,也有绞尽脑汁想不出一个好标题的苦,经常是一个人、一台电脑、一桶泡面奋笔到深夜。他说,“白天战士们都在辛苦开车,那晚上我就得加班加点,让更多的人了解川藏线汽车兵,要对得起他们英俊的脸庞、帅气的身姿。”

从模仿学习到自主创作,从一稿难出到多产多投,终于在解放军报、原战旗报上刊登了图片,在中国军网、军报记者、中国陆军、西部战区等网络媒体发表了新闻稿件,连续四年获得“优秀报道员”称号,两次被评为“先进新闻工作者”,荣立三等功一次。

川藏线汽车兵辛苦吗,川藏线的汽车兵为什么要运物资(7)

川藏线是一条让人又爱又惧的天路,汽车兵是一个让人倍感自豪的集体。这么多年,老杨坚持记录川藏线汽车兵生活的点点滴滴,镜头中有的人从学员成长为了主驾,有的人从列兵当上了主官,还有的人从新训拍到了退伍。回想当兵以来的种种经历,老杨觉得最遗憾的,也许就是这么多年顶风冒雪上高原,相机没能存有几张主角是自己“军装照”,也没有用笔记录下更多关于自己的“小故事”。

老杨说,如果今年能成功留队,他休假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和相识多年却长期异地的未婚妻举办婚礼,回来以后继续从事新闻,把在部队锻炼培养出来的爱好做成一番事业。

入伍12年,老杨用镜头记录着川藏线上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记录着汽车兵脚踏实地的强军足迹,也记录着自己无怨无悔的军旅梦想,镜头里的川藏线汽车兵驰骋天路、意气风发、一往无前的样子也正是老杨的最真实的写照。

中国军网·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