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和宝钗,在贾府里的称呼方式不同。人们叫黛玉“林姑娘”,采用的是姓氏;叫宝钗“宝姑娘”,采用的是名字。
这是为什么,为啥感觉怪怪的呢?关于这个问题,说法可多了。
1、有人说,这体现了宝钗人缘好。用姓氏显得正式,用名字显得亲切。人们都想跟宝钗亲近,就叫她“宝姑娘”。
2、有人说,这体现了黛玉寄人篱下的尴尬。因为黛玉孤身一人而来,贾府人没办法知道她名字,只能称“林姑娘”;薛宝钗跟着一家子而来,自然有薛姨妈介绍芳名。
3、还有人说,这代表她们各自的秉性。黛玉在“金陵十二钗正册”里是枯木,林木缺少人类的烟火气,暗示黛玉无所依恃的孤独生涯。而宝钗吃的冷香丸里全是宝,既然得了天地精华,“宝姑娘”的称谓当之无愧。
以上这些只算九牛一毛,乱七八糟说什么的都有。不好意思,本文要得罪很多写手了。
我要旗帜鲜明地说:以上这些观点都是胡扯!
因为,林姑娘宝姑娘两个称谓,里面大有文章!牵扯到古代的礼法、习俗,同时也体现了社会阶层、家庭教养的差别。
01古代女子的名讳文化熟悉传统文化的,应该知道古代的名讳禁忌。然而大家所熟知的,多是男子的名讳文化。其实女子的名讳,较之男子,更讲究隐藏!
【吾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可不是故作神秘,而是必须的。请注意,所谓【人未识】,不仅仅指露面,还包括名字不能为外人所知。
名,即为本人。闺名若被外人知晓,相当于玉面被外人窥见,是莫大的耻辱。这样的家庭会遭到社会群嘲。
反正古代就是这观念,我们不必追究其对错,就事论事。看古代的作品,需要搞清楚古代的意识形态,才能看懂,对不对?
既然闺名隐晦,那如何称呼女性呢?当然是用姓氏。
姓氏是终生代号,亦是允许公开的代号。无论婚前还是婚后。
史书上很多女性,只留下了“某某氏”的记载,原因就在这里。并非她们真的没名字,而是写史书的人,没打听出来而已。
关于这个问题,不必幻想什么反封建。历史上,越是高贵的家族、有教养的家族,越讲究这个。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红楼梦里,曹公也利用这个问题,把几个家族对比得清清楚楚。
02 “林姑娘”的由来黛玉是贾府至亲,但在进府之前,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名字。不信你可以去书里看细节。
黛玉曾听母亲说起,她有个表兄叫“宝玉”。但宝玉,却不知道表妹叫什么。这便是男女的差别对待。女孩子的名字,更尊贵更隐晦。
宝玉初见黛玉时,已看见客厅里多了个姊妹,料定是林姑妈之女,但却不知该如何称呼。落座后他就问:【妹妹尊名是哪两个字?】同时还问,有无表字。
请注意,黛玉是被贾家派人派船,历经数月,千里迢迢接来的。此前贾母已经念叨了很久了,不可谓不重视。然而宝玉还是不知道表妹之名。
说明了什么?
说明林家的家风有多严谨。还说明贾母有多看重黛玉,有多尊重林家!
贾母跟贾敏有书信往来,她当然知道黛玉之名,但她采取保密政策。所谓贵族门风,就在这细节里彰显出来。
即便后来黛玉承欢膝下,她也不轻易呼其名。只有跟宝玉关联时,才称“两个玉儿”(其实是暗示,别有用心)。正常情况下,她称之为“林丫头”。
很多人都注意到,长辈称呼晚辈,有丫头和姑娘两种叫法。彼此有真感情,称“某丫头”;彼此塑料关系的,会叫“某姑娘”。
但你们却没发现,即便贾母表达无限宠溺时,也不忘礼法。尤其是不忘黛玉的尊贵,时刻维护其名门淑女的高级范。
换句话说,叫丫头是情感流露。但名字嘛却不随便叫,那属于绝密事项。
有了贾母这个态度,谁还敢碰黛玉之名?于是从上到下,无论任何情况下,都称其【林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