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什么时候拍的,红高粱电视剧大少奶奶出轨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2 22:20:26

高粱地里耕作

据孙家口老人回忆,1952年是高粱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1952年春天,胶莱河两岸人声鼎沸,在25公里的河道上有数以万计的农民忙碌着。姑娘们在河道中挖泥装车,小伙子们将淤泥推到岸上,男人们喊着口号垒土固堤,老人和小孩在岸边端茶送水或者平整堆满淤泥的土地。

解放后,中国犹如刚出生的婴儿一样,中国人民像母亲一样哺育它。全国各地都在热火朝天地投入生产建设当中。

1955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了一部电影,快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影片讲述的就是高密重点治涝改碱,修筑蓄排兼施的沟洫条田。

当时更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正在黄淮流域乃至全国展开。经过二十几年的大会战,全国水库库容由解放初的200亿立方米,增加到1976年的4200亿立方米,增加了整整20倍。全国可灌溉面积由2.4亿亩。增加到6.7亿亩,其中黄淮流域1.8亿亩。原来遍布三大流域的2.8亿亩低洼涝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造。

清理河道后,人们发现过去十年九涝的现象不再发生了,土地可以适应更多的作物生长了,单纯的高粱地在慢慢消失了。

潜移默化中高粱的自身价值也被发掘到最大程度。原来老屋之所以冬暖夏凉,高粱箔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夜幕降临,劳碌一天的人们回到家,坐在高粱编织的席子上,一家老小吃着高粱饼,男人们喝两口香醇的高粱酒。茶余饭后,女人们拿起屋角的高粱扫帚,清扫着家中的角角落落。

红高粱什么时候拍的,红高粱电视剧大少奶奶出轨(5)

放在角落中的高粱扫帚

“那时候啥事用不到高粱啊!”,老人感慨。高粱和人们相处得水乳交融,这就是大自然的精彩之处。

红高粱什么时候拍的,红高粱电视剧大少奶奶出轨(6)

编制高粱席子

“高粱米味道不好,吃了容易涨肚。”当时人们还不知道什么是单宁,更不了解它的作用,他们只是单纯地从味觉上说出高粱的特点。

高粱中的有害成分为单宁,单宁味苦涩,适口性差,影响食欲,减少采食量,降低消化率,造成营养不良,影响身体生长和健康。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质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单宁就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

短短八年时间,玉米的种植面积和高粱反过来了。

经过改造的盐碱地不再是高粱的独角戏。解放前不见踪影的玉米闯进了千家万户,与传统农作物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红高粱什么时候拍的,红高粱电视剧大少奶奶出轨(7)

民国时期吃的玉米饼

短短八年之后,高粱不可思议地败北了,中国的传统农作物谷子、黍、麻和大豆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改造前的1949年,在高密的农作物版图中,高粱和谷子分别占据着11.9%和11.8%的土地,而玉米只拥有可怜巴巴的4.55%。可到了1957年,玉米已经抢占了13.7%版图,而高粱和谷子已经剧减为4.81%和5.68%。

有人说农田改造是高粱战败的罪魁祸首,其实不尽然。

解放初,没有节制生育,越来越多小生命的诞生造就了严重的人口压力。全国人口由1949年的5.5亿增加到1959年的6.6亿,无奈的人们只能通过追求粮食的产量,来缓解家庭成员增加带来的压力。

1949年小麦产量也就100来斤,高粱140斤左右,玉米100斤,谷子大概能打120斤。玉米没有占据丝毫的优势。

红高粱什么时候拍的,红高粱电视剧大少奶奶出轨(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