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图中蓝色区域就是时间序列的“安全区域”;它有个更正式的学术名称,叫置信区间
总结今天的内容,
如果你发现一个研究对象是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时,不妨画出它的时间序列,尝试去做三件事:
1.识别它的变化模式(趋势、季节性、周期性)
2.预测它的未来走势
3.设定它的安全区域
时间序列用得好,你就成为一个科学决策专家了
第九种 试验思维
人生是一场试验。
先验与后验
要想展开讲试验思维,不能绕开2个底层的哲学概念和1个哲学思考。
这部分我尽量说得简单易懂一点,大家硬着头皮听听
首先是知识论。
按大哲学家们的分法,知识可大致分为这两种:先验的与后验的。
所谓的先验知识,顾名思义,就是在经验之前就获得的知识。
譬如,你打算去斯里兰卡旅行,翻看了地图册,根据地理位置你大概能知道它的夏天会有多热,尽管你还没真正地在那儿待过。
与之相对的是后验知识,就是在经验之后所获得的知识。
譬如你吃了一个甜苹果,然后说,这个苹果是甜的。
介绍这两个哲学概念只是为了引出一个重要的哲学思考:
什么是科学?
别说你了,整天在实验室里做科学实验的科学家可能也一时回答不上来。
但所幸的是,有一位哲学家给出了一个很令人信服的回答:
科学的核心,就是它有可证伪性。
说出这句话的人,名字叫波普尔。以后有机会再介绍他。
证伪性,就是能够被证明是错误的。
如果你说:猫爷比吴亦凡高。
这句话是可以被证伪的。因为只需要把猫爷的身高和吴亦凡的身高拿出来做个对比就行了
但如果你说:猫爷比上辈子高。
这就不可被证伪了。因为你根本不知道我上辈子是多高。
是否可被证伪,就是成为科学的一种重要依据。简单说,科学真理就是可被证伪,但未被证伪的知识。
很多时候,证伪是需要试验的过程。而试验后所得到的发现,就成了后验知识。
AB test
在互联网公司,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概念,叫:AB test。
这不是个什么高深的概念,我打个比方你就秒懂了
你开了一家水果店,但不知道卖什么水果比较好,于是你决定采取AB test的方法去寻找答案。单数日卖红苹果,双数日卖青苹果。
一个月之后,你再对比下红苹果和青苹果的销量,发现大家都喜欢买红苹果,不喜欢买青苹果。
于是你就撤掉了青苹果的库存,全换为红苹果。然后生意就蒸蒸日上。
在这个过程中,你就近似地运用了一次AB test思维。
之所以说“近似”,是因为真正的(或者说最理想的)AB test是只能在互联网环境中才能实现的。因为互联网允许通过分流的方式来实现两个甚至多个方案的同时进行。
众多手机用户会被分配到不同的待定方案中,然后通过用户行为或者用户反馈来检验哪个方案是最成功或最受欢迎的。
图片来源:猫爷战略
AB test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你有时候不能先验地去认定用户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别说产品经理不知道了,有时候连用户自己也说不清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或不喜欢什么。
很多消费行为或决策都是无意识中、几毫秒中就产生好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以结果为导向,让用户用脚来投票。
AB test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第一层,可以用来优化UI设计。
下面举个例子,这张图是某个电商网站UI设计师感到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
究竟这个按钮是写“去砍价”还是写“免费拿”更好呢?
图片来源:网络
别头疼了。两个版本同时拿去发布就行。
哪个点击率高就用哪个。
多简单呀!
原理上,你可以对每个小更改的地方都做过多次AB test,不停地对产品进行优化。
试验即策略
试验思维除了以AB test的方式来帮助产品改良之外,它也是一种公司策略。
对于企业而言,试验即策略。
试验不是策略的一种,试验就是策略的全部。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曾经说过:“亚马逊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功,就是因为我们坚持每年每月、每日每夜地不断测试的结果。”
我有一个学姐,她就是在美国亚马逊里工作的。听她的分享,亚马逊内部是同时有非常多的创新项目在同时进行(这有点类似腾讯的赛马机制),最后哪个项目做出成绩,就会倾斜更多资源在它身上,慢慢培养出一个优秀的项目成果。
每个创新项目都是企业的一场试验。而每个创新项目中,也都不停地进行AB test。
Facebook的年轻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也说过类似的话:“我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我们的测试框架——在任何时间点之上,都不只有一个版本的Facebook在运作,或许有上万个版本——这就是我们能够取得成功的秘诀”
当年Facebook的高速增长,远远离不开一个黑客增长团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Sean Ellis。他有一句名言:If you are not running experiments, you are probably not growing
还记得我在之前有提到过的漏斗思维吗,其实完整的黑客增长是:AARRR漏斗模型 AB test—— AARRR漏斗模型从高到低有好几层,每一层都有转化率,而AB test就是提高每一层转化率的方法。
回到国内互联网,头条系大佬张一鸣也说过:“头条系每发布一个新APP,名字都必须打包无数个放到应用商店中进行AB test,最后才决定用哪个名字。哪怕你有99.9%的把握认为手上的是最好的一个名字,那测一下又有什么关系呢?”
甚至早在互联网诞生以前,广告届的教父人物大卫-奥格威也曾经说过:“Never stop testing. And your advertising will never stop improving”
一万次试验
抛开产品优化与企业战略,试验精神对普通人的生活而言有什么意义呢
展开这一节之前,容我先吐槽下“一万小时理论”。大多数人对这个理论或多或少也有所耳闻。作者在《异类》这本书里指出,一个人要从平凡变成超凡,10000小时的努力训练是必要条件。
事实上,这个结论下得过于轻率,很容易就被人证伪。
猫爷认为,真正值得推荐的是另一本书,叫《刻意练习》
这本书的作者也推翻了谬误的一万个小时理论,他认为,真正能有效提升能力的是一套原则,例如,在舒适圈边缘练习、收集有效的反馈、精神高度集中等等。
从刻意练习这本书中,猫爷可以延伸出另一个说法,那就是1万次试验
我身边有一个做自媒体的朋友,他目前是抖音上关注量有25万多的(小)网红
我请教他,你是如何短时间内从0到25万的,有什么抖音秘诀吗
他只说了四个字:模仿,试错。
模仿很容易理解,就是模仿最成功的大号。
一开始,他就是通过模仿李佳琪获得了第一批种子用户。
之后他就开始不断地试错,不断地寻找自己的新定位和新方向。是的,是不断地试错。
他的短视频内容,从美妆知识,到不同国家的英文口音,再到各地旅游景区的典故,再到不同餐厅的美食打卡。通过非常多次的试错,test & learn,他现在慢慢清楚自己粉丝的口味,以及适合自己的内容。
这不仅仅是对自媒体的一个启发,其实很多领域也是如此:
先模仿榜样,搭建基本的框架;然后再不断试错,来调整出最适合自己的模式。
历史上有一个地位重要的人,曾经以自己一己之力,把试验精神发扬光大的。没错,那就是小学作文就被大家写烂的人:爱迪生。
爱迪生的发明工厂,通过无数次的失败试验,硬生生地创造了被广泛商用的电灯、电影、留声机。他是真正地把试验、创新、发明当作企业去运作的第一人。
特别喜欢也特别钦佩的是他一句话:
“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了10000种不成功的办法”
这句话,是试验精神的最好脚注。
第十种 数字化思维
之所以把这个思维放在最后来讲,并不是因为它不重要,恰好相反,正是因为它太重要了,所以我不得不拿它来作为压轴收尾。
数字化,是一个化平凡为神奇的工具。
数字化的四个层级
曾经在不同场合都被人问过我这个问题:什么是数字化?
一次是在给下一届管理培训生做培训时,一次是在一次校招直播时,还有一次是在商学院分享会上。
人们对数字化的关注度比较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目前许多传统行业都面临着数字化战略的组织转型这个大挑战。
结合我对业务的理解,我曾经给出过一个比较通俗的答案方便大家理解:数字化等于四个层级。
第一层:数字的从无到有
管理学大师曾经说过一句万世真理:No measurement, no improvement。翻译过来就是,没有数据,就无法优化。
事实确实如此。
你一定有接触过一些理财知识,那通常这些理财书籍或理财教程的第一课都会强调什么?没错,就是让你要养成记账的生活习惯。
记账为什么对于理财小白而言很重要?因为你在一开始,对钱根本是无感的——钱都花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对于金钱流向,你几乎毫无概念。
唯有通过记账,你才会惊讶地发现跟朋友聚会吃喝玩乐花了35%的收入,或者发现你在各种杂七杂八的网站上花了小几百块钱开通不怎么用的VIP,或者发现化妆品的支出比你预计的还要多。
Data tell the truth
没有数字,你就没有客观事实依据,有的只是主观印象,而且印象往往都是错误的。
同理,你要做时间管理,第一步就是学会观察和记录自己每一天是如何分配时间的。
如果你要做项目管理时,你面对更加复杂的资源与形势,但原理都是一样的,第一步还是学会观察和记录人力、时间、金钱等等资源是如何被分配和使用的。
对于企业而言也一样,必须做好数字化的第一步,实现数字的从无到有。
从产品流通角度看,从研发、生产、包装、运输、储存、分销到送到消费者手上,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数字化。
从业务部门角度看,从财务、人力资源、市场、供应链、公关等部门,也是要落实数字化的第一步。
唯有收集客观真实的数字,个人和企业才真正拥有改进的发力点。
第二层:建立指标体系
数字化第一步只是让你拥有了数字。但是,至于哪些数字重要哪些不重要,哪些数字能反映什么业务问题或增长机遇,只能通过数字化第二步来实现,那就是建立指标体系。
所谓的指标体系,可以理解成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即关键绩效指标。
下面拿我去年做的一个项目来举例。
网红经济是一个最近特别火的现象,出现了像李佳琪这种顶级流量网红。
相信大家平时都喜欢看抖音、小红书或微博上面的网红发的视频或者帖子,在这些帖子里,有时候会植入金主爸爸的产品广告。
对于企业而言,网红的商业价值就体现在这:以原创的作品,向信任度很高的粉丝进行种草。
但是,在行业内有个公开的秘密,网红的粉丝数和互动数都掺杂了很多水分。所以对于企业而言,这种社交媒体广告投放的效果究竟如何,确实有点黑盒子,大家都不清楚。
于是,我为美妆集团建立了一个网红指标体系。
首先,收集过去一年内,他们投放出去的成千上万条的社交链接,爬取每条社交链接的用户评论数以及转发数,以及网红的粉丝数和价格。
然后,通过指数化,搭建起了一个衡量网红性价比的指标体系
现在,在选择网红进行合作时,这个指标体系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个好的指标体系,必然是能够清楚地反映出我们在一个领域上是否表现得足够好。这种比较一般有三个分析维度:
1.跟自己比。与自己的历史表现相比,是否有进步或退步
2.跟竞争对手比。是否有领先优势或者落后差距
3.跟大盘比。整个市场是否在上升或者下降,我在市场趋势的上方还是下方。譬如,整个市场都在下跌,但只要我的下跌速度比市场均值较慢,也不是一件坏事。
第三层:优化指标
这一层开始,才能真切地为企业创造商业价值。
前面两步的收集数据和建立指标,其实都是在为这一步做准备。
第一步,你收集了这一个月内你店铺的浏览量和购买量。
第二步,你通过购买量和浏览量的比值,建立了转化率这个指标;并且通过对比分析,你发现最近一个月的转化率是偏低的。
第三步,你开始思考,怎么优化转化率呢?
这时候,你需要认真地反思与复盘整个业务流程。
●是不是市场发生变化?
●是不是计划的执行效率不高?
●……
在这个过程,可以应用之前提及的“逻辑链思维”帮你拓宽思路,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
第四层:人工智能与自动化
最高级别的数字化里,目标就是向人工智能与自动化的方向去发展。
实现前三个步骤的半自动化或全自动化,极大提高工作效率,把人的劳动力解放出来。
自动地爬数据、自动生成可视化报表、甚至自动调整策略。
实际上,一些数字化战略很领先的企业,已经部分实现了上述的自动化功能,而且,这也是大势所趋。传统部门中重复劳作的工作将最终被机器全面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