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再勤于政事,而是得过且过。对于朝中权贵贪赃枉法的行为,他也虚与委蛇,各方都不得罪。
在主政吏部的时候,有一次乾隆向他询问某官员的升迁,他回答了一句“也可”,让皇帝大为恼怒,认为他没有原则。
面对和珅势力的崛起,刘墉的选择是既不掺和,也不得罪。虽然有史料记载刘墉并不阿附和珅,但是很显然他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去与和珅斗争。总之这个时候的刘墉为人圆滑,丢了棱角,处处明哲保身,还多次因为慵懒失职而被皇帝责罚。
但是在乾隆退位之后,刘墉又开始活跃起来。
嘉庆皇帝惩治和珅的事,就交给刘墉主办。和珅的二十条大罪,基本上就是刘墉拟定的。其实以刘墉与和珅的关系来看,两人既不算关系好,也不算很差,基本上就是没有什么交集。
但正是因为和珅的倒台与刘墉有关,所以民间才误以为刘墉一辈子都在与和珅斗法。
比较有意思的是,扳倒和珅以后,刘墉还为和珅求情,把凌迟改成了赐死。
这样看来,和珅还真得感谢刘墉,因为毕竟他被抄家处死这个事是注定的,即使没有刘墉,他也免不了一死,能保个全尸就该谢天谢地了。
刘墉的政治才能,还表现在为和珅一案善后方面。因为和珅当权日久,党羽众多,所以和珅被*之后,那些与他有牵连的官吏都惶惶不可终日。
这个时候刘墉上奏折说明情况,让嘉庆皇帝尽快了结此案。于是嘉庆下旨,和珅已经伏法,本案到此为止,宣布结案,不再继续追究。这样才稳定了人心,使嘉庆的统治稳固下来。
由于刘墉在扳倒和珅时发挥了巨大作用,民间传言他就是一生都在与奸臣作斗争的清官能臣,从而演绎出许多令人捧腹但又发人深省的传说故事,这也真是“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