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净以后把酱块切开,这时酱块里边已经发酵成深深的红褐色,切成小块放在桌子上在外边的太阳底下晒,中间要勤翻动,到晚上可以把酱块收起准备下酱。
第五步、下酱
把酱缸提前刷好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最好把酱缸放在房前的朝阳处,把晾好的干酱块用称称好,按照三斤酱块一斤盐的比例倒在缸里边,一斤干酱块三斤水,自来水要新放的,或者是井里新提上来的,放在大锅里把水烧沸,晾凉以后按着酱块的重量比例把水倒进缸里,上面用一块新的细白沙布盖好,在上面用绳子捆好,在上面盖上盖帘,最后扣上锅或者铁盆防止下雨酱缸进水
第六步、打酱耙
三天以后把酱缸掀开,干酱快经过三天的浸泡,已经完全软和了,可用木竿自己制作打酱耙,选一根1.5公分左右的干净木杆去皮修好,长短高于酱缸5公分,木杆的底下订一个方形的木板,这个自制工具叫酱耙子,大酱好不好吃,打好酱耙很关键。
头几天有个别的干酱快没有泡透,要多打一会酱耙,打酱耙的动作是手握酱耙上部,用底下带有木板的酱耙在缸里上下左右翻动,其作用是,用酱耙上下翻动的推力,把酱捣的又细又碎又粘稠并带有个别豆瓣,每天打酱耙的时候拿着碗和勺子,把打到上面的浮沬全部撇出去,同样的动作坚持做,每天至少打两遍酱耙,如果阳光充足气温回升快,三周以后,大酱逐渐开始自然发酵,如果小园里的蘸酱菜充足,发酵的大酱就可以吃了,但最好吃的时间是过一个月以后,大酱才会完全发酵好。
备注:酱缸除非刮大风和下雨的时候用防雨的器具盖上,其余时间全部需要在太阳底下晒,上边盖的细沙布一定要又细又干净,阳光可以通过细沙布照射到大酱的表面,如果怕纱布被风刮跑,在沙布的四角各拴一个带有重量的东西,比如铁棍石块类的东西,通过纱布四角下垂,把酱缸上边拽的又紧又平。
好了,以上介绍的就是东北带有地方特色的东北大酱标准做法,喜欢尝试的朋友,可以收藏此方法照着做就可以了。
大家如果喜欢,别忘了关注三姐随手给三姐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