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酯豆腐,使用的是一种叫“葡萄糖酸内酯”的东西作为凝固剂,也有商家采用日本名称叫“绢豆腐”。相较传统的豆腐制作,以“葡萄糖酸内酯”为凝固剂加工出来的豆腐,减少了蛋白质流失,提高了豆腐的含水量,所以内酯豆腐质地最为细嫩润滑,因此适合做拌、蒸、汤羹这类的菜肴。其次在凝固过程中,进行了超高温灭菌,盒装密封,所以内酯豆腐的保质期比南豆腐、北豆腐都要长。最后,经过实验检测分析,100克内酯豆腐蛋白质含量为5%左右,钙镁含量很低,钙镁分别只有17毫克和24毫克;
综上所述,如果以同样重量的豆腐来比较,营养成分的含量就是“北豆腐>南豆腐>内酯豆腐”。尤其是钙,南豆腐跟同样重量的牛奶相当,而北豆腐更高些,而内酯豆腐则可以忽略。
其实,除了以上3种豆腐,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吃其他豆制品,比如说香干、豆皮、豆泡等等,甚至,还有一些借着豆腐的招牌,到处“招摇撞骗”,甚至营养价值与豆腐相差甚远。
鱼豆腐鱼豆腐,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以其嫩滑Q弹的口感,备受广大吃货的喜欢。常常被人误以为是“豆腐”和“鱼肉”的结合体,却不料它并非豆类所制,而是用鱼、水和一些食品辅料制作加工而成,只是因为形状像豆腐,所以称为鱼豆腐。但也因为鱼肉来源、品质让人堪忧,所以营养价值更是少的可怜;
日本豆腐,又称为“玉子豆腐”或“鸡蛋豆腐”。因为嫩滑的口感和超高的颜值,而深受人喜欢,但是看了它的配料表,主要是由鸡蛋、植物蛋白、鱼干或食用菌类熬制的鲜汤,经科学配方制作而成,根本没有任何豆类成份,所以说我们又被忽悠了。
千叶豆腐,最早流行于台湾,主要是由大豆和淀粉所制成。虽然,千叶豆腐与豆腐的主材料都是大豆,但制作工艺却不一样,千叶豆腐将豆类分离只剩下了蛋白质成分,却没有了豆腐中其他的营养成分,所以要说它是豆腐是不合适的,勉强只能算是“豆制品”,长得像豆腐却不是“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