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的基本含义:
蒙太奇”,作为电影电视艺术的基本特性,在影视创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有人称“电影——蒙太奇的艺术”。所谓“影视语言”,从根本上说就是"蒙太奇语言”。
因此,研究、掌握、运用蒙太奇,就成为影视导演、摄影、摄像、剪辑、编辑的必修课和基本功。蒙太奇产生于镜头组接,完成于剪辑台上,贯穿于剪辑工作的全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蒙太奇是影视剪辑技巧、手法的同义语。所以,蒙太奇对于剪辑、编辑而言,具有更为直接、更为具体、更为重要的特别意义,必须深刻地理解,精到地把握,熟练地运用之。
蒙太奇(Montage), 是建筑学上的一个法语词汇, 原有“安装、组合、构成”之意, 即将各种不同的建筑材料,根据一个总的设计蓝图,分别加以处理、组合、安装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建筑物,产生出全新的功能和效用。也就是说,一块块的砖、瓦,一根根的木头、钢筋,当它们个别存放时,只是建筑材料。但是,一经按照工程图纸投入施工,制成门窗、梁架、墙壁等构件,安装、组合、构成为厂房、校舍或楼阁厅堂时,就发生了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概念和功效。零散的砖、瓦、木头、钢筋“变”成了结构合理、比例匀称、布局精巧、适于需要的各种房屋,从而使砖、瓦等建筑材料发挥出个别存放时所无法起到的新的作用。
电影艺术家借用“蒙太奇”这一术语,来譬喻、表达、说明影片镜头组接的含义,是颇为恰当贴切的。在电影制作中,按照剧本或影片所要表现的主题和情节,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画面);然后再按照原定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镜头(画面)有机地、艺术地组接(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及各种节奏等功效,从而组成一部完整地反映生活、表达主题,为广大观众所理解的影片。这些电影独有的构成形式和表现方法,就总称之为蒙太奇。
关于蒙太奇的定义,表述甚多,众说纷纭。列举中外电影导演、理论家的有关论说数条如下,以供学习、比较、研讨。
前苏联电影导演、教授库里肖夫《西伯利亚人》《跳入火山口》;主要著作《电影导演基础》:“把运动的各个镜头在一定的顺序下连接(装配)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这就叫蒙太奇。”
库里肖夫:作为“蒙太奇“电影技术理论的前驱,为弄清蒙太奇的并列作用,库里肖夫做了一项有名的镜头剪接实验,这就是电影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库里肖夫效应:他给俄国名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毫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分别接在一盆汤、一个做游戏的孩子和一具老妇人的尸体镜头前面,出乎意外的是,他发现观众看到了演员的“表演”,即:看到汤时表现出饥饿感,看到孩子时表现出喜悦,看到老妇人尸体时表现出悲伤。而实际上这都是由于镜头的组接使观众产生了联想。从这个试验中,库里肖夫得出结论: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是镜头组接和剪辑的作用。
前苏联电影导演、教授爱森斯坦《电影艺术四讲》:"这就是条理贯通地阐述主题、情节、动作、行为,阐述整场戏、整部影片的内部运动——更何况我们的影片所面临的任务,不仅仅是合乎逻辑的条理贯通的叙述,而正是最大限度激动人心的、充满感情的叙述。蒙太奇——就正是解决这次任务的强有力的助手。
中国电影编剧、领导者夏衍(代表作《祝福》,《林家铺子》):“所谓蒙太奇,就是依照情节的发展和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度,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使观众得到一个明确、生动的印象或感觉,从而使他们正确地了解一件事情的发展的一种技巧。”蒙太奇实际就等于文章中的句法和章法……
蒙太奇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当人们用目光去打量四周的一切事物时,总是把自己的视觉注意力,依次地集中在不同的(广阔的或狭小的、庞大的或细微的、遥远的或临近的)空间范围上。由于人们总是不断地变换视点:上、下、左、右、远、近、前、后,所以这种不同空间范围的视觉感受就始终是不间断地进行着,延续着。比如在戏院中看戏,观众的注意力,不会是从始至终都通过整个舞台这样一个固定不变的空间范围,来感受欣赏戏剧动作,而是把自己的视线一会儿集中在整个舞台场面上,一会儿集中在舞台的局部一角,一会儿集中在单个演员身上,这完全取决于剧情的发展状况和观众的欣赏意愿。这种现象,正是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根据自己的方式在对舞台上表演的一切进行戏剧的"蒙太奇处理”。也就是说,在人们的视觉中,几乎每一瞬间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蒙太奇”。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们的眼睛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就如同一架摄影机,摄取着周围人群和事物。而眼睛所观察到的事物反馈给大脑,大脑思维又对每个人及客观事物进行判断、分析、选择、提炼,从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评价和适当处置。又如,一位裁剪师面对一块面料,他的脑海中会有众多衣服样式闪现,他会针对眼前这块面料的质地、大小、颜色,用剪刀来完成他所设计的衣服款式。这表明人们在干一件事的时候,脑海中总会出现与这件事直接相关的蒙太奇思维或蒙太奇形象,而这些蒙太奇因素会通过不同的手法和途径付诸实践,加以完善。
这就是生活中的蒙太奇现象。影视的蒙太奇原理,正是根据日常生活中,人们观察事物的规律和经验建立起来的。蒙太奇实质上就是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思维活动在电影电视中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形象的、感性的、艺术的,而不是哲思理念。影视的蒙太奇,不仅是视觉的、直观的,还有其内在的“思维”方式和规律。影视的编剧、导演、摄影、摄像和剪辑、编辑,正是通过这种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认识,运用蒙太奇思维进行选择、提炼、改造、组合,产生出一种新的含义,实现艺术的再创造。试以天安门五星红旗为重心的四组镜头为例说明之:
第一组:
①一个古老的旧天安门镜头。
②一个冰天雪地的镜头。
③一个街头人们乞讨的镜头。
将以上三个镜头组接起来,便产生了旧社会反动统治阶级剥削压迫人民,劳苦大众民不聊生这样一个新的含义。
第二组:
①一个解放后的新天安门镜头。
②一个冰河解冻的镜头。
③一个人们欢笑的镜头。
将以上三个镜头组接起来,便产生了反动统治阶级灭亡,人民翻身得解放这样一个新的含义。
第三组:
①一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的镜头。
②一个冰河解冻的镜头。
③一朵朵鲜花的镜头。
将以上三个镜头组接起来,表达出新中国诞生、旧中国灭亡、新生事物欣欣向荣这样一个含义。
第四组:
①一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的镜头。
②一群儿童欢笑的镜头。
③一丛鲜花盛开的镜头。
将以上三个镜头组接起来,表达出新中国儿童茁壮成长、过着幸福生活这样一个新的含义。
以上四组镜头中,通过对天安门、五星红旗、冰河解冻、鲜花怒放和各类人群的单个镜头的有意选择和不同组合,产生了或表达出各自全新的含义,这就是蒙太奇,或者说蒙太奇的构成方式。在这里,人们不但认同从单个镜头各自的含义变化为组合镜头的崭新含义的全过程,因为它符合生活的逻辑、过程和内在联系,而且还可以体会到作者(编剧、导演、剪辑等)的创作意图,甚至感受到作者的世界观和艺术观。只有热爱生活、深入生活、理解生活的影视艺术家,才能把握蒙太奇的真谛。生活不但是艺术的源泉,同时也是蒙太奇的根基。
《影视剪辑编辑艺术——傅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