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评价道:
这些“士”在我们国家,相当于民族的脊梁,他们为了国家,什么都可以付出。
1842年秋,林则徐终于抵达伊犁。在这里他丝毫没有懈怠,充分发挥自己的热量,充实边疆,力主垦荒,并亲自率民兴修水利。
对林则徐在新疆农垦的作为,后人评价说:
“浚水源,辟沟渠,教民耕作……大漠广野,悉成沃衍,烟户相望,耕作皆满。”
在此期间林则徐对清廷的指令仍毫无怨言照单全收,戍疆三年后才获准东返。
只期图报于来生1850年,秋风萧瑟。此时的林则徐已经病魔缠身。
可就是这时,消息传来,清廷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要求他前往广西督办军务。
在接到清廷任命的第二天,已经重病的林则徐还是没有犹豫,便启程赴任。只要对国家有用,自己这条命又算什么呢?
然而,17天过后,林则徐的身体再也撑不住了。临终前,他让随行的儿子林聪彝代笔,给时任皇帝咸丰上了最后一道奏:上负圣恩委任,只期图报于来生。
言毕,林则徐撒手人寰,享年66岁。
林则徐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堪称国家危亡时期的大河砥柱,民族精神的永恒丰碑。
漫漫历史长河中,无数像林则徐这样的先贤们,以心怀家国的情怀,以大无畏的担当,撑起国家的脊梁,也照亮着整个民族的未来。
编辑 | 张蓝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