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
历代王朝都把制定冠服制度作为安邦兴国的大事。
《礼记·冠义》说:“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
于是,冠象征着尊严,成为身份和官阶职别的标识。冠冕类适用于正式庄重的场合,配相应的礼服或公服。当冠而不冠即是“非礼”。
可见,在中国古代,戴帽子是一门学问,事关个人尊严荣辱,更与安邦兴国关联。
冠羽—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飘逸云彩帽子上插上羽毛的服饰风俗文化,在古老的中国也概莫能外。
传说中炎帝神农氏的形象中,就是头戴鸟羽帽。
服饰是中国古代社会主流文化的表征之一,在其承载的文化符号中,可也映射了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
这些动物被图案化,用在穿用的服装上,并且成为国家服饰礼仪制度。
这和西方的服饰礼仪截然不同,是中国民族性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用鸟雀羽毛装饰衣冠。
实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就看中了产自赵国上党地区的鹖鸟。
鹖属鸷鸟,生性好勇斗狠,至死才罢休。
为了激励士气,赵武灵王下令将鹖鸟羽毛插在将士们头盔的两端。
《古禽经》记载:“鹖冠,武士服之,象其勇也。”
秦王嬴政也认可这种方式,就将其定为制度。
汉承秦制,虎贲、羽林军等也都戴“鹖冠”。
《后汉书·舆服志》中记载:
“武冠,俗谓之大冠,环缨无蕤,以青系为绲,加双鹖尾,竖左右,为鹖冠云。
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五中郎将、羽林左右监皆冠鹖冠,纱单衣。虎贲将虎文裤,白虎文剑佩刀。虎贲武骑鹖冠,虎文单衣。襄邑岁献织成虎文云。
鹖者,勇雉也,其斗对一死乃止,故赵武灵王以表武士,秦施之焉。”
旧版电视剧《三国演义》里,当时剧组没能找到鹖鸟,于是用鸽子羽毛代替。
电视剧《军师联盟》里的服装颇接近史实。朝议时,文武分列,武官头戴鹖尾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