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形意面的做法大全,鸡肉意面的做法大全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4 01:19:55

从始建于西晋的泉州九日山延福寺的出土风狮爷,到福州鼓山涌泉寺戏球狮;从漳州的木板年画“招财狮”,到宁德柘荣剪纸“瑞狮”窗花;从闽南地区盛行的狮阵狮舞,到活跃在泉州、宁德等地抗疫一线的一支支“福狮”志愿服务队……狮的形象在福建无处不在,已成为八闽大地独特的人文景观,给人们带来了幸福与美好,增添了信心与力量。

蝴蝶形意面的做法大全,鸡肉意面的做法大全(1)

泉州威远楼石狮(陈英杰 摄)

跨山越海 狮会闽地

狮子,最早来自西域的“瑞兽”,伴随着丝绸之路的驼铃声,穿越迢迢沙漠,于汉代以“贡狮”的形式传入中国,被视为祥瑞的象征。《后汉书·西域传》载,东汉章和元年(公元87年),“月氏国遣使献扶拔、狮子”。宋元以后,狮子又经由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我国东南沿海。

狮文化进入福建是在魏晋时期,随着中原移民入闽。同时,福建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福州、泉州、漳州、厦门等港口随着对外贸易的开展,成为了中外狮文化交流传播的中转站。清代泉州诗人富鸿基曾留下“重译梯航神兽通,遐荒殊域喜来同”的佳句。一个“喜”字,洋溢着满满的福气和喜庆之意;一个“同”字,表达了感同身受的喜悦心情和分享幸福的愉悦感。

蝴蝶形意面的做法大全,鸡肉意面的做法大全(2)

泉州开元寺印度教的狮身人像(陈英杰 摄)

2000多年来,狮子或经陆上丝绸之路长途跋涉运送,或借由海上丝绸之路的高桅巨舶输送,狮子的形象及文化也逐步汉化并扎根下来,成为与龙、凤、麒麟并驾齐驱的中国传统灵兽。

狮文化传至福建之后,历经闽都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等地域文化的浸染,吸纳了八闽的“福气”,咆哮荒野、睥睨万物的狮子形象,变得更加和气安详、温顺可爱,增添了不少传统吉祥符号,逐步演化成能够驱邪纳福、守护一方的瑞兽。

蝴蝶形意面的做法大全,鸡肉意面的做法大全(3)

泉州开元寺的石狮子(陈英杰 摄)

狮身福魂 相映成趣

对石狮子的推崇与喜爱,在福建十分普遍。特别在泉州,带“狮”的地名有900多个,“狮”迹遍布宫观寺庙、大街小巷、道路桥梁,可见泉州人对狮子的钟爱。

蝴蝶形意面的做法大全,鸡肉意面的做法大全(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