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奶粉冲泡后有小颗粒
一款配方奶粉通常由几十种原料配制生产而成,其中不乏一些溶解性差的原料,比如碳酸钙。这些原料不溶或难溶于水,冲调时会悬浮在奶液中或者沉淀在奶瓶底部,但是进入人体后,会被人体充分消化吸收。
所以有小颗粒沉淀或挂壁是正常现象,只要奶液的其他性状没有发生改变,则不影响奶粉的品质。
05奶粉冲泡后奶液有分层
奶粉的冲调过程首先是奶粉颗粒充分润湿,随后是可溶性成分溶解,胶体颗粒(脂肪球和酪蛋白胶束)分散在溶液中,形成均一、可供婴幼儿直接食用的“奶液”。
准确来说,这个“奶液”并不是真正的溶液,而是由真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等组成的一种混合液体。冲调后形成的奶液一般比较稳定,但是如果静置时间太长,稳定性下降,就会出现分层的现象。
另外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如果冲调水温过低,奶粉在水中的溶解度就会降低,导致奶粉不能充分溶解在水中,也可能出现分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也会影响奶粉的冲调性和溶解性。在奶粉复原过程中,乳清蛋白经过高强度的热处理后,变性的乳清蛋白仍可以重新分散到水中形成稳定的悬浮乳液。
但是在复原过程中,酪蛋白一旦吸收了磷酸三钙造成变性,凝聚后就不会形成稳定的悬浮乳液,而是生成不溶物。如果奶粉中的不溶物下沉,堆积在容器底部,就会出现分层。
06奶粉冲泡后有黑色沉淀物
遇到这种情况,一般在干粉中就可以见到这些颜色的颗粒。这是奶粉在生产工艺流程中常出现的乳糖焦化现象。
这种颗粒是在喷雾干燥塔中受高温影响变性而生,奶粉粒密度变小且溶解性下降,冲调时有的便会漂浮于液面。不过这种情况在工艺上会有严格把控,你在液面上看到的稀稀拉拉的几粒算是正常现象。
国家标准要求≤12mg/kg,只要产品杂质度达到≤6mg/kg,就完全符合国家标准,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也不是质量问题,可以放心使用。
07奶粉冲泡后一层油脂
你可能有时会看见奶液上漂浮着一些黄色或乳白色的油晕,别担心,这并不是奶粉被污染了,这种现象与奶粉的脂类成分及生产工艺有关。
因为配方奶粉的部分高级脂肪酸是不溶于水的,如DHA、AA、亚油酸、α-亚麻酸等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及饱和脂肪酸OPO等。这些脂肪酸在奶粉冲调后,由于不溶于水可能漂浮于奶液上。
有的全脂乳粉可能会呈现出一些黄色的油状物,这是因为全脂奶粉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