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正确的水育技能的养成是怎样的呢?如何利用“水育”,巧妙地培养亲密的亲子关系?
什么是亲子游泳
亲子游泳的定义与学习内容
亲子游泳顾名思义就是指由父母亲自陪伴婴幼儿,在水中完成一系列运动、学习的过程。
亲子游泳在国外已经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了,2009年开始登陆中国。
亲子游泳的学习内容分为两大类:
1.学习游泳的动作。如泳姿: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跳水、滚翻等动作;
2.另一类是针对水性的培养。对于婴幼儿来说,所谓水性,就是指他们在遇到任何突发的意外状况下,自身所具备对抗危险的应变能力。
因此,游泳对于孩子的意义,并不仅仅只是一种运动、一种爱好那么简单,它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存技能!
亲子游泳的一大误区:脖套圈游泳
亲子游泳尚未普及之下的大部分城市游泳馆都会选择套脖圈或者腋下圈的游泳方式,这种国人自创的婴儿游泳方式,在国外是禁止的。
因为在水流刺激下,宝宝的四肢划动会产生一个相对下坠的力量,当用泳圈固定住他们的颈椎或者胸椎,这种的力量就会让宝宝的颈椎和脊椎受到伤害,所以还是建议家长亲自抱娃下水,并进行简单的护持动作,以取缔颈圈游泳或者腋下圈游泳。
亲子游泳的教学里程碑,三个年龄段的训练目标
婴幼儿亲子游泳的年龄段界定在0-6岁,并将其划分为3个年龄段,分别是0-14个月,14-36个月,36个月以上。每个年龄段都有其不同的训练目标。这种划分方式是根据婴幼儿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客观规律,严格遵循教育的文明公理而产生的。时间段大约在14个月左右,个体差异正负3个月。
0-14月龄:掌握具备闭气潜水的能力
0-14个月的婴儿脊椎仍在发育当中,还未发育出四个生理弯曲(颈椎、胸椎、腰椎、尾椎),不具备承重和支撑的能力,需要父母在游泳中进行简单的护持。
但这段时间却是学习潜水的红利期。婴儿天生具备的咽反射、闭气反射(14个月以后闭气反应会逐渐退化)和巴甫洛夫条件反射,能够帮助14个月以下的婴儿安全、无障碍地学会潜水。
三种反射
咽反射:是一种防止吞咽异物的生理反应,可以协助婴幼儿在潜水的时候,将呛进喉咙的水吐出来,以防溺水。
闭气反射:又名潜水反射,是新生儿先天具备的一种条件反射能力。把新生儿俯卧在水里,他就会用四肢做出协调很好的类似游泳的动作,并短时间内屏住呼吸。
巴布洛夫条件反射:简单来说,就是摇铃铛给狗狗喂肉,狗狗唾液分泌旺盛。数次之后,当铃铛再次响起,肉还没有来,狗狗的唾液已经开始分泌。即:狗狗将铃铛与肉一对一地相互联系,听到铃铛就会出现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我们的婴幼儿同样具有这项条件反射。
通过利用这3种条件反射,我们可以顺利地训练宝宝掌握、具备潜水的能力。在家洗澡的时候,就可以给宝宝进行指令训练,具体训练操作如下:
首先,给宝宝一个固定的指令发音,比如说:预备开始或者Ready go。
然后将水淋在宝宝的面部。让宝宝将这个固定的声音指令与脸上有水这件事儿一对一地相互联系起来。
这时,宝宝的闭气反射会使他们出现闭眼睛、耸鼻子、噘嘴以及吐舌头等可爱的表情。数次之后,当宝宝再听到这个指令,水还没有来,他就已经做出闭气的各种表情时,就可以确定宝宝的条件反射已经建立成功。可以开始安全地给他们尝试潜水训练了。
谨记,在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尽量控制好水量,稀稀拉拉的浇淋在宝宝的面部、头顶即可。通过数次训练,宝宝的面部已经适应被水覆盖之后,才可以逐渐把水量增大。
此外,每一次洗澡训练的时候,不要超过五次,因为频繁的浇水会让宝宝产生厌恶、逆反的心理。训练要适可而止,持之以恒,每天洗澡时锻炼3到5次,一周之后,我们会发现宝宝有一个惊人的变化。
具备闭气潜水能力,可以为意外落水的孩子争取到宝贵的黄金救援3秒钟。所以,0-14个月的亲子游泳最重要的训练目标,就是利用孩子们天生的条件反射,使他们可以熟练掌握潜水的能力。为顺利过渡下一年龄段的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
15-36月龄:掌握自救技能
15-36个月大的幼儿亲子游泳训练目标更加明确且实际:掌握自救技能。
换言之,就是当孩子以任何方式掉落水中之后能够保持镇定、不害怕,并迅速确定方向,找到距离自己最近的安全点,进行短距离的游进,然后抓住漂浮物或岸边爬上去,最终达到自救的目的。
在这一系列自救过程中,幼儿需要具备任意姿态跳水、垂直轴360度转身、以仰卧或俯卧换气等姿态游进最少三至五米的距离,以及双手抓握、攀爬上岸等技能,并熟练掌握、连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