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青春期的孩子,在身体的各项基能上,已经为分离做好了准备。
如果你认为,孩子们进入中学才进入青春期,那就错了。
其实10岁左右,女孩更早两年开始,就已经开启了青春期的序幕。
青春期意味着什么?
旺盛的精力,好比游戏里的无限续命,修仙界的无限灵力,24小时持续转动的马达,可以装载任何APP的最新款智能手机。
这就是青春期,意味着用不完的精力和无限的可能性!
这时候,他们的各个内分泌器官发育成熟,各种激素释放数倍增加,以雄激素的主要成分脱氧表雄酮(DHEA)为例,相较幼儿期分泌增长超十倍。
DHEA是什么?它就是年轻活力、无限灵力的燃料之一。
另外,还有大脑的发育。
在我还在医学院学习的时候,课本里明确地把神经元细胞归入不可再生细胞,认为大脑的基本发育在幼儿时期就基本完成了。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人的一生有两次大脑性能提升的机会,第一次是两岁左右,第二次高峰出现并贯穿整个青春期。
这个时期,大脑的可塑性和适应性是极强的,是学习和创新的绝佳时机。
在青春期早期,大脑灰质发育达到顶峰,所以这个阶段,这台不停息的小马达接受加工处理的信息远超过成年人。
当然,发育虽然快,但是功能并不完善,所以,这期间的大脑发育也是孩子们中二病和各种不靠谱的基础之一。
了解了这些知识,是不是觉得青春期的孩子是个宝藏?
他们以不可挡之势成熟起来,作为父母,我们理应感到欣慰。
但是,我们却不由自主地选择站在对立面,以战斗的心态去阻拦。
谈到这里不免有些伤感,我们明白养育的目的就是赋予个体独立生存的能力,具备生殖力的小兽最终会和父母分离,独自生存。
但是,独立的另一面就是分离。
孩子脱离母体时,我们以产后抑郁来抗拒这场分离,但还是不得不走在这条分离的道路上。而在青春期,分离的步伐开始加速。
我们是不是明白了我们在抗拒什么?
青春期来临时,我们为孩子准备了一个词,叫作“叛逆”。那么,叛逆的对象是谁呢?
总会有一个时刻,与和我们待在一起相比,孩子更愿意同同龄人待在一起;
那些过去都同我们分享的小秘密,如今真正成为了他们的小秘密;
像开始关起的房间门,我们的关系里也设立起这样一扇门,而开门的把手握在了孩子们的手里;
我们像被一个无形的圈隔在了外面,即使没有谁走入他们的生活,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惶恐与不适。如果再走入一个新的角色,我们就彻底失控了。
我们真正抗拒的,正是这种割裂与失控。
“早恋”的“早”,早在哪里?
早在了我们还未为这场分离做好准备。
我们的可为之处,又在哪里?
是去为这场分离做准备。
当我们意识到了这点,反而没有什么可抗拒的了。
不管是激素,还是大脑发育,孩子们的身体已经具备了最好的硬件,做好了分离的准备,却依然需要我们在这段不长不短的时期里,引导着安装上合适的软件,确保他们的稳定运行。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未来放心地向他们挥手。
如果做好了挥手的准备,再来面对“早恋”这个话题时,你是不是有了不一样的答案?
”
异性之间的互相吸引是人的本能。
桃蛋妈回想青春时期的懵懂和悸动,仍然觉得那是一份美好的回忆。
而我们家刚上三年级的桃蛋,谈起班上的男生,也会滔滔不绝地告诉我,哪个男生长得最帅,哪个男生最讨厌。
被评为“最讨厌”的那个男孩,上榜的理由是,经常揪她的辫子。
桃蛋妈笑而不语,我不会告诉娃,那个小男生可能是喜欢你。
如果青春期的桃蛋,开始了“早恋”,我也一定不会和其他人一起站到她的对立面,让她孤立无援。
我们都曾情窦初开,喜欢一个人,不应该成为一件羞耻的事。
如果孩子真的早恋了,那只是告诉我们,是时候进行两性教育了。
对了,如果你也想进桃蛋妈的读者群,可以加桃蛋妈微信(nwchengzhang001),拉你进群。群里常驻儿童教育心理工作者虫妈,还有高考规划师李老师。
养娃,既是一场时间、精力、金钱的比赛,其实更是一场对父母掌握了多少有用“信息”的考验。
在微信里多几个能帮你解决问题的朋友,能够在你焦虑害怕的时候,给你带去一丝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