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李双江是好奇,经过一番相处,他发现丁英就像同事说的那样,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女孩。
因此,他对丁英表露了的心意。
被这样一个高大帅气,音色迷人的男生表白,很难不让人心动。
丁英很快就沦陷了,两人在新疆举办了婚礼。
婚后,生下了一个儿子,起名为李贺。
李双江不甘心自己一辈子被困在这个偏远之地,就开始拼命地工作。
生活上的重担,全都落在了丁英一个人身上。
无可奈何之下,丁英只好放弃在歌舞团的工作,在家相夫教子。
李双江在新疆待了六年,迎来了事业上的转折点。
这一年,西哈努克亲王访问新疆,李双江作为演员代表上台演出,三首歌唱下来,给西哈努克亲王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据说后来西哈努克亲王在北京面见周总理,专门提到了李双江,当着总理的面,郑重表扬了他。
1973年,李双江被正式调回北京总政歌舞团,担任独唱演员。
此后,李双江的事业迎来了高峰,很快成为家喻户晓的歌唱家。
事业搞得风生水起,家庭却是千疮百孔。
夫妻俩聚少离多,共同语言越来越少。
这段婚姻的矛盾逐渐暴露了出来,一开始,丁英默默忍耐,孝顺婆婆,照顾儿子。
后来,她终于受不了李双江的冷暴力,这段婚姻自此画上句话。
离婚后,儿子李贺跟随妈妈生活。
2
李贺的成长过程,可以说是标标准准的丧偶式教育。
一年到头都见不了爸爸几次,大小事全是妈妈操办。
小时候,李贺被周围的孩子嘲讽是没有爸爸的野孩子。
他反驳说:“你们知道李双江吗?他就是我的爸爸。”
这话又遭到了小伙伴们无情地嘲笑。
“你就吹牛吧!”
“你爸爸如果是李双江,怎么从来都不送你上学?”
李贺很不高兴,回家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
话一出口,他就看到妈妈哭了起来。
小李贺很无措,抱着哭泣的妈妈,笨拙地安慰。
这一刻,他隐隐明白了什么,从此再也没有提起过父亲。
李贺经常帮母亲做家务,学习也是十分出众,在班里名列前茅。
大学期间,李贺获得出国留学的机会,想要出国进修学业,又担心母亲一个人国内。
丁英知道后,鼓励他:
“儿子,学习是好事,不要担心,妈妈永远在身后陪伴你。”
在丁英的支持和鼓励下,李贺顺利出国了。
他心疼母亲年纪大了还要赚钱养他,就在国外勤工俭学,很少问家里要生活费。
学成归来后,李贺的思想已经十分成熟了。
他决定创业当老板,又担心失败。
鼓励他的,依旧是母亲:
“孩子,你想做就大胆去做吧,不要怕,妈妈永远都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李贺拾起了信心,投入到了创业之中。
创业最困难的那段时间,李贺从别人口中得知自己的父亲再婚了。
自己父亲再婚的消息,还是从外人口中听到的,任谁都会觉得难受。
李贺沉默了几天,给李双江打了一个电话:
“爸,新婚快乐。”
从李贺身上,我们完全感受不到任何生气,有的只是释怀和祝福。
李双江说了一句谢谢儿子,就挂断了电话。
这样一个小插曲,并不影响两人的生活,他们又回到了各自的轨道上。
3
反过来看看李天一,出生时李双江已经57岁。
这个时候的李双江,早已过了年少轻狂的年纪,把身心都回归到了家庭上。
用爷爷的方式去教育儿子,得到的是无底线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