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城沉没后,州署移治于盱山西北麓,悬绝淮湖。直到97年后的乾隆42年(1777),“巡抚闵公,以治隔淮湖,控驭不便,虹最近泗,请裁虹归泗,版图、民赋一并于泗,并以城为州治 ┄┄上从其请。”
乃将州治由盱山迁于虹(今泗县城),仍辖盱眙、天长、五河三县。是时。虹县降为虹乡。《凤阳府志》载:新泗州“北枕屏山,南襟长淮,重冈东拱,灵璧西环,盘龙、朱山障其左,鹿鸣、阴灵绕其右,扼徐淮之门户,通兖豫之舟车。虽原野平旷之区,而风水结聚,自然昌明,大都会也。”
也就是说,清朝,泗州城被洪泽湖淹没,州治迁入虹县,从此虹县之名便从历史上除名。
当代
裁虹归泗的泗州,于民国元年4月废泗州为泗县,直属安徽省。到1949年泗县析出一部置泗洪县,隶属江苏省。1955年盱眙县亦由安徽省划归江苏省。
1949年4月设宿县专区,属皖北行署区。宿县专署驻宿县,辖宿城市及宿县、灵璧、泗县、泗洪(由泗县析置,驻青阳)、五河、怀远、砀山、萧县、永城等9县。1950年由宿县析置濉溪县,驻濉溪口。宿县专区辖1市、10县。
1952年宿县专区属安徽省领导。宿县专署驻宿城市。将砀山、萧县2县划归江苏省,永城县划归河南省。1953年撤销宿城市,并入宿县。1955年萧县、砀山2县由江苏省划入安徽省宿县专区;将泗洪县划归江苏省淮阴专区。
泗县历史悠久,是中国山芋之乡、中国泗州戏之乡。早在夏朝即始建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泗州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境内有自然秀美的“虹乡八景”,有楚汉之争的古战场—霸王城古迹遗址,有目前国内保持最完整的隋唐大运河通济渠遗址。
交通
泗县交通便捷。104国道、303、329省道穿境而过,全县辐射与环型并举的公路网络初具规模,全县晴雨通车公路里程1600公里。泗(洪)许(昌)高速一期建成通车,明(光)徐(州)高速和宿(州)淮(安)铁路正在建设,即将全县通车。西距京沪高铁50公里,北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76公里,东距连云港出口海口200公里。全县水运码头3个,年吞吐能力约55万吨,航运经新汴河、洪泽湖、大运河可入江通海。
人文
泗县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如写过经典的《二十四诗品》的司空图便是泗县人,泗县风景优美,有着隋唐大运河遗址,阴陵山等风景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