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世界上最大的民航网络、最大的公路网络、世界上最大的火车站——占地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的纽约中央车站,皆是创建于这一阶段,同时机场、港口的建设也是在此间完成。
此后,美国的基础设施进入了小修小补,无需“大动干戈”的状态。
然而长期维持在“旧而不建”的状态下,其中不少老化问题亟需解决,再加上相关部门的效率低下,美国财政赤字的缺口过大,州与州之间极度的贫富差距,就导致了年久失修的问题被一再搁置,越发严重,然后堆积成大问题,成为所谓的“成功的交通名声,失败的基础设施”。
经查证,拜登给自己政绩背书提到的机场排名应该是英国知名航司及机场质量标准评测机构Skytrax发布的“2022年全球最佳机场百强榜”(World’s Top 100 Airports 2022)。
该机构评选以关于机场服务和产品的关键表现指数为标准,其中包括从登记、进站、转机、购物、安全和入境一直覆盖到出站,来评估旅客的满意度。该评选结果由在全球机场发放的乘客调查问卷回答而综合得出。
在此评选机制下,美国机场的确没有进入前25名,上榜的美国机场中最高分也不过是位于第27位的西雅图-塔科马国际机场。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卡塔尔的哈马德机场、日本的东京羽田国际机场以及新加坡的樟宜机场。
根据该评选标准,美国的名次足以说明:从登记、进站、转机、购物、安全和入境、出站上,美国机场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已经到了让受众近乎忍无可忍的地步,因而它们即将进入大修补的重要阶段,也难怪拜登政府经济议程中有着价值1万亿美元的“两党基础设施建设法案”这一重要组成部分。拜登也亟需一个有力的、显眼的工程为自己的大选备下谈资。
除却机场外,美国曾经“显赫一时”的道路、桥梁、港口、公交等交通基础设施,也都进入亟需维修、更换和修复升级的状态:
芝加哥的o'hare 机场大门至今还在使用着自动机械臂帮助开门的设备,自动门像是被这个机场所遗忘的新型技术;
随意挂在路灯上,没有任何站点、车辆、时间信息的公交车牌,坐不坐得上全凭天选之子的运气;
没有安全门、没有自动扶梯也没有手机信号的地铁,裸露在外的钢筋水泥混凝土透露着暴力美学……
美国的基础建设曾经很发达,但这与它如今破烂陈旧、亟需维护并不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