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
皇宫禁卫深严,如果得不到李莲英的协助,袁世凯绝对没能力谋*光绪帝。
但是前面我们分析过了,李莲英绝对不会趟这趟浑水。
最大嫌疑人——慈禧太后从光绪帝四岁进宫开始,就一直喊慈禧“亲爸爸”(此为满语习俗),两人有30多年的母子名分,即使她处处打压光绪,但按照人之常情来说,“虎毒不食子”,慈禧应该不会对儿子痛下*手。
但是“最是无情帝王家”,处在权力斗争最中心的皇室,亲情冷漠,何况他们不是亲生母子。
光绪帝
慈禧是清廷守旧势力的代表,与锐意革新的光绪帝的政治分歧很大。
起初慈禧对光绪推动的“戊戌变法”持有限度支持,但她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不可“更衣冠,易正朔”,就是不能根本改变政治制度;二是不能太激进。
但是经过几十年的洋务运动,清朝却在甲午战争中大败于日本,已经证明仅仅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办一些工厂和学校,造些洋枪洋炮,并不能富国强兵,必须进行深入的政治制度改革。
甲午战争
光绪帝很明白一点,倾向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的君主立宪制,打算对腐朽的清王朝下一剂猛药。
但是慈禧太后却坚持渐进式的对大清朝修修补补。
二者政治分歧很大,中国历史上的当权者生前贪恋权柄,又担心自己死后“人亡政息”。
慈禧担心自己死后,光绪帝会采取与自己背道而驰的政治措施,为了阻止这一切发生,有动机采取激烈的手段——毒死光绪帝。
慈禧太后
一百多年来,关于慈禧毒死光绪帝的传说很多。
清朝翰林院官员恽毓鼎长期陪伴在光绪身边,负责记载他的起居言行,在清朝灭亡前几个月,他已经完成了光绪帝的传记《崇陵传信录》。
在他的记载中,慈禧重病卧床的时候,有人造谣说“皇上听说您病得很严重,面露喜色”,慈禧大怒道:“我不能死在你前面。”
慈禧派去给光绪看病的太医,大多都只是做做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