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京赶考”的费大厨
还要经历这些考验
从现场体验来看,费大厨北京首店的火爆并非偶然——
门头、海报、装修风格等外显特性的高度统一,菜单、餐具、锅具的交相呼应,加上不断重复的“全国小炒肉大王”,将招牌菜与品牌深度绑定,能够凭借一个爆火单品持续稳定运营,费大厨的模式值得研究与学习。
每一个细节都在无声诉说着品牌,将核心卖点以润物细无声的营销方式植入心智。
除此之外,消费需求的转变,消费者更容易被新奇事物吸引,加上“湖南本土头牌”先入为主的营销定位等等都是费大厨模式成功的原因。
回到“评分翻车”事件本身来说——
虽然费大厨给出了诚恳的解释,但内参君观察到,网上依旧有不少人怀疑其是“饥饿营销”。先不论真实情况如何,在这个问题背后,值得餐饮人能关注的点在于:“饥饿式营销在消费层面,似乎已经开始被大众唾弃了”。
面对越来越“挑剔和敏感”的消费者,营销方式想玩出新花样越来越难,说到底,营销不只是一个战略布局,更是落实日常的一系列小动作。
首先,“有流量”只是开端,未来的路还很长。
早年间,黄牛排队,手上100元一杯的某茶是“网红名人们”的潮流单品,逼得某茶不得不推出实名限购,导致口碑不断下滑;同样开店即巅峰,却死活买不到、曾经打出“一家与自由女神像、帝国大厦,齐名纽约三宝的汉堡店”Shake Shack也被网友大骂三天三夜。
再看费大厨,一方面,从宣布在北京“开疆扩土”,到首店正式营业,前前后后用了小半年的准备时间,食材空运、新鲜配送、绝不隔夜,看得到的是品牌花费时间的诚意。
另一方面,穿越二十多公里,排队四小时,运气好能吃到,运气不好想吃菜的都估清,看不到的是消费者付出时间和期待之后的落差。
纵然流量爆棚,可再好的菜品“吃不进嘴”也是白搭,正如大众点评低分评论所言:北京餐饮集百家所长,“最不缺网红品牌的城市”。
其次,再来看看爆火餐厅排队的“B面”:高效排队不是目的,消化高效排队问题才是目的。
排队越来越长、场面更加火爆真的是好事吗?不一定,“排队翻车”事件几乎隔两年就会在餐饮行业上演几次。
超级文和友曾经排队等位超30000号,官方微博随即发布《对不起,欢迎大家来到长沙》的告示;2017年是上海网红店的“井喷”年,人广三大队的传说依旧在耳边,开在地铁口的鲍师傅、来福士广场的上海首家喜茶,还有光之乳酪竞相比拼排队时长……时常引发媒体和顾客的争议。
除此之外,还有多个网红餐饮品牌,都或多或少因为排队太长问题而被部分消费者“打入过冷宫”。
事实上,排队现象从另一个侧面来看,是品牌运营效率低的问题。换句话说,高效排队不是目的,消化高效排队问题才是目的。
对于餐饮行业,营销举动带来的流量固然重要,但最终能否转化为持续复购,是品牌们的长久课题,如何能不让消费者在体验后,产生“一次性买卖”的感受,也是当下各类排队餐厅的焦虑所在。
费大厨门口,等位的队伍依旧很长。未来会怎样,我们和大家一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