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的一则广告,其中下方有男女丝袜广告,那时的丝袜定位,是妥妥中产标签。
1937年后,尼龙丝袜出现,在国内被称为“玻璃丝袜”,但仍然昂贵,只有在高级百货公司才有售,当时打折特价每对售价9.9元,几乎是普通人一个月薪金。
图片来源:1928年1月5日《申报》3版
在很长一段时间,丝袜都是市场里的硬通货,很值钱,也很有作用。
比如《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龙文章,就拿丝袜和香皂贿赂了军需官夫人,给“炮灰团”搞来了一门少了个轮子的37战防炮。
图片来源:《我的团长我的团》
第一波丝袜浪潮结束在上世纪50年代。
王安忆在其作品《长恨歌》中,隐晦地描述过这一时期中国时尚的变化:
“他总是无端地怀想四十年前的上海……有时他走在马路上,恍惚间就好像回到了过去,女人都穿洋装旗袍,男人则西装礼帽……”
新时代来了,旗袍不见了,丝袜也消失了。
1949年,在上海街边卖丝袜的小贩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改造成了时代的主旋律,而时尚也在其中。
新中国成立初期,长衫旗袍和西装仍然存在,但随着改造的深入和“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口号提出,过去的华服就成了不合时宜的存在,人们把它压进箱底,穿上朴素的衣服,作为自己的道德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