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升天指什么生肖,西天天神指什么生肖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6 08:34:55

图8:蟾蜍造型的砚滴

除此之外,蟾蜍的“受水”技能也使其成为了文房砚滴(图8)和建筑排水构件(图9)的造型。宋代髙似孙所撰《子略·纬略卷八》载,“广川王(即刘去)发晋灵公冢,甚瑰壮,器物皆朽不可别,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润如新,王取以盛水滴砚”,刘去盗掘了春秋时期晋灵公的墓,然后便将出土的玉蟾蜍当作了砚滴。唐宋时期,蟾蜍砚滴依然十分流行,唐代刘禹锡有诗云:“玉蜍吐水霞光静,彩翰揺风绛锦鲜”(《唐秀才赠端州紫石砚,以诗答之》),南宋刘克庄也曾写下《蟾蜍砚滴》一诗。另外,蟾蜍的形象还出现在一些古建筑中承接水的部件上: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载,“通引谷水过九龙殿前,为玉井绮栏,蟾蜍含受,神龙吐出”;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洧水》载,“旧引绥水南入茔域而为池沼,沼在丑地,皆蟾蜍吐水,石隍承溜(即屋檐下承接雨水的槽)”。

西行升天指什么生肖,西天天神指什么生肖(9)

图9:唐上阳宫泄水构件石蟾蜍,洛阳博物馆藏

当蟾蜍带上了月亮的特征,其自古所拥有的“生殖神力”也赋予了月亮,继而演变为“梦月入怀,犹生天子”(《北史·卷十三·列传第一》)的大吉之兆:如果诞下男婴,在将来会成为一国之君;如果诞下女婴,亦能成为一代临朝称制的女主。“梦月入怀”最早出自《前汉纪·前汉孝元皇帝纪》中关于汉元帝刘奭皇后王政君的记载,“方妊正君,梦月入怀……年十八,宣帝时入掖庭为家人子,以配太子,一见殿内,即幸有娠,生男即成帝也”,当汉元帝于公元前33年去世后,他与王政君的儿子刘骜即位,但朝政却由王政君与其兄共同执掌。东汉末年,据《搜神记·卷十》载,“孙坚夫人吴氏,孕而梦月入怀,已而生策”,后来孙策与其弟孙权共同开创了吴国的基业。到了宋代,据《宋史·卷二百四十二》载,“章献明肃刘皇后……初,母庞梦月入怀,已而有娠,遂生后”,刘皇后即宋真宗赵恒第三任皇后刘娥,宋真宗去世后,“仁宗即位,改元天圣,时章献明肃太后临朝称制” (宋代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到了明代,据《明史·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二》载,“孝宗孝康皇后张氏……母金氏,梦月入怀而生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选为太子妃。是年,孝宗即位,册立为皇后”,虽然张氏没有能够临朝称制,但她是明孝宗后宫里唯一被正式册封的女人。到了清代,《清实录·雍正朝实录》记载了雍正帝的生母乌雅氏“尝梦月入怀,华彩四照,已而诞上……诞生之夕,祥光煜爚(注:yù yuè,光灿闪耀),经久弗散,阖宫称异”,雍正帝出生当晚祥光普照紫禁城,这或许是梦月入怀后月亮带来的光芒,虽然未免有夸张的成分,但梦月入怀的吉兆是一如既往的。

历史上,由于古人并不知晓月食的原理,于是清代以前(注:天狗蚀月观念在清代首次出现)的一千多年都认为月食是蟾蜍所为。《淮南子·卷十七·说林训》载,“月照天下,食于詹诸(即蟾蜍的谐音)”。在古人看来,蟾蜍食月是天下灾荒和战乱的凶兆,据瞿昙悉达所撰《大唐开元占经》转引《河图》载,“蟾蜍去月,天下大乱”;《黄帝占》载:“月望而月中蟾蜍不见者,月所宿之国,山崩、大水、城陷、民流亡,亦为失主,宫中必不安”。《易纬》载,“月中蟾蜍去月,经三辰,天下道俱有逆事,臣勉君战,不出三年”。《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九》转引《春秋运斗枢》载,“政纪乖,则蟾蜍月精,四头感翔(注:感翔即为妖)”。

除此之外,古人也将蟾蜍的灵异视为上天的启示:蟾蜍现世是世间的吉兆,据《御定渊鉴类函·卷四百四十八》转引《道书》载,“蟾蜍万岁,背生芝草,出为世之祥瑞”;但如果只是闻其声而不见蟾蜍,或是蟾蜍出现后不久便消失却预示了即将到来的厄运。《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九》转引《东观汉记》中记载了东汉初年渔阳太守、建忠侯彭宠的一则故事,“彭宠堂上闻虾蟆声,在火炉下,凿地求之,无所得。宠为奴所*”,彭宠因未被分封而发动叛乱,在寓所的火炉下听到了蟾蜍鸣叫,挖开地面也没能找到,不久后便被奴仆所*。《北史·卷八十九》也记载了隋代太子杨勇身上发生的一件事,“房陵王时为太子,言东宫多鬼魅,鼠妖数见。上令吉诣东宫禳邪气……谢土于未地,设坛为四门,置五帝坐。于时寒,有虾蟆从西南来,入人门,升赤帝坐,还从人门而出,行数步,忽然不见”,杨勇入主东宫后经常遇见鬼魅,于是隋文帝让当时著名的阴阳家萧吉前去祷告神明,平息灾异,然而就在萧吉祭祀土地神的时候,却出现了蟾蜍入人门,跳上赤帝的灵位,然后又出人门后消失不见的异象,这或许预示了杨勇最终无缘帝位,身败而亡的命运。

到了唐代,史料中有关蟾蜍异象的记载屡见不鲜。唐高宗在位时,据《太平广记·卷一百三十九》转引《潇湘录》载,“唐高宗尝患头风,召名医于四方,终不能疗。宫人有自陈世业医术,请修药饵者,帝许之。初穿地置药炉,忽有一虾蟆跃出,色如黄金,背有朱书‘武’字。宫人不敢匿,奏之。帝颇惊异,遽命放于苑池。宫人别穿地,得虾蟆如初。帝深以为不祥,命*之。其夕,宫人暴卒。后武后竟革命”,唐高宗为了医治头痛,在宫中挖药炉时蹦出了一只背上写有朱字“武”的金色蟾蜍,放归后在别的地方挖药炉时又蹦了出来,虽然后来这只蟾蜍被除掉,但天命难违,*蟾蜍的宫人暴病而亡,武后也成功完成了“武周革命”。后来武则天即位后,据《旧唐书·卷三十七·志第十七》所载,“神龙中,渭河有蛤蟆,大如一石鼎,里人聚观,数日而失。是岁,大水漂溺京城数百家,商州水入城门,襄阳水至树杪”,巨型蟾蜍的离去也宣告了武周政权的灭亡。后来李隆基刚即位不久,据《新唐书·志第二十六·五行三》载,“先天二年(713年)六月,京师朝堂砖下有大蛇出,长丈余,有大虾蟆如盘,而目赤如火,相与斗,俄而蛇入于大树,虾蟆入于草。蛇、虾蟆,皆阴类;朝堂出,非其所也”,这种蛇与蟾蜍在朝堂上打斗的异象或许就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先天政变”。

蟾蜍的天启对于帝王之家如此,对于普通官员的命运亦然。《旧唐书·卷三十七·志第十七》记载了乾元年间时任礼部侍郎的李揆身上发生的一件事,“李揆作相前一月,有大蛤蟆如床,见室之中,俄失所在。占者以为蟆天使也,有福庆之事”,李揆在床上见到了蟾蜍,算命先生认为这是福报,但他却没有留意到蟾蜍“俄失所在”,也就是出现后不久便消失了,这也预示了李揆虽不久后升任了宰相,但并没有在宰相之位上坐得长久,后来甚至经历了“家百口,贫无禄,丐食取给……流落凡十六年”(《新唐书·卷一百五十·列传第七十五》)的凄惨命运。另据《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三十一》转引《北梦琐言》载,“新繁县有东湖,徳裕为宰日所凿,夜梦一老父曰:‘某潜形其下,幸庇之明府富贵,今鼎来七九之年,当相见于万里外。’后于土中得一蟇(同‘蟆’,即蟾蜍),径数尺,投之水中,而徳裕以六十三卒于朱崖,果应七九之防”,晚唐名相李德裕的荣华富贵都有赖于一只蟾蜍的庇佑,而当蟾蜍现身后被人丢入水中时,也就宣告了李德裕的死期。正因蟾蜍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民间的蛙神祭拜从未断绝,到了清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卷十二·青蛙神》中记载了“江汉之间,俗事蛙神最虔。祠中蛙不知几百千万,有大如笼者。或犯神怒,家中辄有异兆;蛙游几榻,甚或攀缘滑壁,其状不一,此家当凶。人则大恐,斩牲禳祷之,神喜则已”。

西行升天指什么生肖,西天天神指什么生肖(10)

图10:东汉壁画和画像石中的蟾蜍舞蹈形象(左:陜西定边郝滩乡墓;右:四川博物馆藏)

在道教神话中,蟾蜍身为西王母的侍从,除了捣药的本职工作以外,还以舞者(图10)和卫士(图11)的形象出现。魏晋时期,据《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九》转引《神仙传》载,“葛玄指虾蟆使舞,皆应弦节,使止乃止”,蟾蜍在道教灵宝派祖师葛玄的指挥下伴随节奏,翩翩起舞。与此同时,蟾蜍的不死之身和卫士的身份,体现了蟾蜍自古以来的“辟兵”(即躲避兵器伤害)技能。春秋时期的《文子·上德》载,“蟾蜍辟兵,寿在五月之望”;如果根据陕西洋县下范坝出土的商代蛙纹钺来推测,这种思想至少可以追溯到商代晚期(图12-左)。到了汉代,《抱朴子·内篇·仙药卷十一》中对如何利用蟾蜍来“辟兵”进行了具体的指导:“肉芝者,谓万岁蟾蜍……以五月五日日中时取之,阴干百日……带其左手于身,辟五兵,若敌人射己者,弓弩矢皆反还自向也。”在唐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上,守护天神的武将的盾牌上也绘有蟾蜍的形象(图12-右)。

图11:山东嘉祥洪山村西王母画像石中的蟾蜍形象

西行升天指什么生肖,西天天神指什么生肖(11)

图12:中国古代兵器上的蟾蜍形象

到了唐代,道教中的蟾蜍成为凡人修道成仙的点化神兽。唐代杜光庭《题北平沼》有云,“宝芝(即灵芝)常在知谁得,好驾金蟾入太虚”,“入太虚”即得道成仙。五代时,据《神仙济世良方·下卷》载,全真教北五祖之一的刘海蟾,“仕辽为相,遇吕大仙(即吕洞宾)即解印佯狂,避于秦川……吕大仙授以丹道……道成,遁迹终南太华山,生(即升)于到(即道)坛”,而其中最关键的一步亦是“偶戏金蟾成正果”。宋元时期,金蟾舞和琼花开成为了升仙的吉兆,南宋曾慥在《编列仙传》中记载了蒲江主簿王兴辞官后在秋长山修炼,“山下洞穴有千岁金蟾,见者当得道;山顶琼花叶若白檀,花开即有人升天。兴于此山九载修炼,忽见琼花吐艳,金蟾跳跃,云车来迎,白日升天”;《全金元词》收录的《挂金索·二更里》写道,“二更里,人静万事都无染。一对金蟾,上下来盘旋。吓退三尸(注:北宋张伯端《悟真篇》载,“*尽三尸道可期”),奔走如雷电。白雪漫漫,降下琼花片”,词中所描述的也是修道成仙的场景;元代画家颜辉《蛤蟆仙人像》中的仙人也是左手拈琼花枝,右手将一只金蟾托在肩上(图13)。

西行升天指什么生肖,西天天神指什么生肖(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