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玩火车玩具,在地板上擦出声音来,妈妈从房间里冲出来,对着浩浩大声喊道:
“吵不吵,天天早上这样子!”
在带着浩浩去买菜的路上,浩浩走不动了,哭着让妈妈抱。
妈妈不愿意抱他,一脸的不耐烦冲他吼道:
“不抱!刚才走路不是好好的吗?”
一路哭闹,好容易到了菜市场。
浩浩的坏情绪瞬间被各种食材所冲淡,他好奇的指着五花肉问妈妈:“这是什么”。
指着排骨问妈妈:“这是什么.”
回答了两次之后,妈妈又开始暴躁起来:
“好了,不想说了!”
“自己记住,不要再烦我了!”
后来,育儿师将这个妈妈,带到一个放满音响的房子里,让她听听自己吼叫儿子时的声音。
才听了几句,这个妈妈就已经受不了了。
恐惧,抓狂,绝望,崩溃,蹲下抱着脑袋,不停地摇头。
崩溃地说:“躲避,恐惧,害怕,不想听。”
你自己尚且如此,那每天无数次听你怒吼的浩浩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更令人费解的是,明明是非常爱孩子,想把孩子带好,为什么表现出来的却是对孩子大吼大叫,歇斯底里呢?
这是大概是很多妈妈的疑惑。
其实,视频中这位妈妈的日常吼叫,也是生活中大部分父母的真实写照:
当你急着出门办事,孩子却在那慢慢吞吞,半天穿不上鞋子的时候;
到了晚上睡觉时间,孩子磨磨蹭蹭,不肯刷牙洗脸,换睡衣上床睡觉的时候;
当你下班回到家,一打开门,迎接你的是满沙发的衣服和满地的玩具、纸片和垃圾时;
当孩子连续不眨眼地看了两个小时的动画片,你让他别看了,他却冲着你哼唧哭闹的时候;
当他拿着蜡笔在雪白的墙面上信手涂鸦,还骄傲地向你展示他的“艺术天分”时;
……
十个老母亲里,有九个半都会发飙怒吼,尽管深知吼叫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纽约时报中文网的一篇文章提出:
“对孩子吼叫可能是家长最不明智的行为。因为这样不仅会让孩子觉得你失控了,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吼叫已经成为“新的体罚”。
2
吼叫的危害
《当怒火伤害你的孩子》一书中提到的研究表明:
家庭中累积的愤怒对孩子青春期的几乎每个重要时期都有影响。
愤怒会投下长长的阴影,不仅有即时的*伤力,而且会损伤孩子的情商和社会性。
那么,父母的吼叫对孩子会造成哪些负面的影响呢?
1.损害大脑
哈佛医学院做过一个研究,把51名接受过精神治疗的孩子和97名健康的孩子进行了对比。
结果发现,遗弃、体罚和言语辱虐导致孩子大脑中的胼胝体显著缩小。
胼胝体缩小,意味着左右脑的整合功能降低,会导致情绪和人格的显著改变。
而吼叫对3—6岁的孩子造成的影响更大。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无法区分“吼”和“不爱”之间的区别。
父母的吼叫会让他们误以为父母不爱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