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竹升面
《老广州》一书里写道,广州的旧,是唐装马褂和香云纱,西关的大屋和顺德妈祖,艇上卖的艇仔粥,在巷子里踢嗒作响的木屐,描述绘声绘色。
关于这座老城的味道,我认为还有那家开在骑楼下的面店,和老广们从小吃到老的云吞面。
好吃的云吞面,除了有鲜香的金鱼尾云吞,还要配合用鸭蛋、碱水、面粉做成的银丝面,此面口感弹脆,不同于咬劲十足的北方面条。
银丝面最早出现于清末的广州西关,从打蛋,搓粉到䟴面,讲究每个步骤的紧密配合。和一般面条的做法不同,银丝面混用中筋、高筋的面粉、碱水,造就面条的弹牙;再用高粘性的鸭蛋令面团起筋,造就面条的爽口。
和好面以后,便到最关键的一步,竹升䟴面。本用作搭棚起楼的茅竹粗大匀称,有弹性,是很好的打面工具,师傅骑在竹竿一头,靠着身体重量将另一头的面团压实,来回弹跳,塑造面条韧性,所以银丝面又叫做「竹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