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谷理论
但是卡普勒发现这三种学说都不对,要知道开普勒在图宾根大学学习期间,他听到对日心学说所做的合乎逻辑的阐述,很快就相信了这一学说。但是看到哥白尼日心说不符合第谷的数据是,开普勒还是坚信了老师的观察数据是正确的。
后来开普勒在对火星轨道的研究中进行了 70 多次的尝试,最终计算出来的结果都和第谷的观测数据有8度的角度偏差,既然第谷的观测数据没有错,自己的计算也没有错,那么肯定是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假定,导致了角度偏差。
最终,他发现问题的所在,第谷、拉格茨·哥白尼以及所有的经典天文学家一样,都认为天体的运动是最完美的,都假定行星轨道是由圆或复合圆组成的。天体的运动是最完美的、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
哥白尼天体匀速圆周运动
开普勒得出了结论,实际上行星轨道不是圆形而是椭圆形,行星是沿着椭圆运动轨道运动。
第谷利用工具肉眼观星,火星位置黄经误差小于2分
在得出这样的结论之后,后来他又利用第谷的观察数据,绘制出了第一张精确的太阳系地图,得出了行星公转的速度不等恒以及地球是在不断运动的等结论。开普勒花费数月的时间来进行复杂而冗长的计算,以证实他的学说与第谷的观察相符合。
最终,他于1609年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学》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又于1618年,发现了第三条定律。开普勒三大定律的提出,彻底摧毁了托勒密复杂的宇宙体系,完善并简化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开普勒三大定律分别是开普勒第一定律,也称椭圆定律、轨道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开普勒第一定律证明过程
后来,学者们把第一定律修改成为:所有行星(和彗星)的轨道都属于圆锥曲线,而太阳则在它们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也称等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表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