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自己的上限,明白自己的特长,是人生成长的必由之路。
这点上,有无数历史前辈给出了答案。
比如:春秋时代的齐桓公就是如此,一个好酒及色的齐国君王,空有雄心但能力其实不咋地,遇见仇人管仲之后,在鲍叔牙举荐下不仅放下仇恨,还全心信任,终于收获了春秋首霸,但管仲一去,他就作死,最后作死了自己不说,还丢了齐国霸业。
比如:三国时的刘备就是如此,打仗是把好手,但战略智慧有限的他,依旧玩不转三国,终于在诸葛亮出山之后,用全心信任补齐了自己的短板。
由此可见,这认知升华都是经历过挫折和感悟之后才有的。
同样的事情,也在西汉建国者刘邦身上有诠释。
一:刘邦的前半生,游侠地痞重生记。刘邦的前半生是什么样的?答案是乡间游侠。
说好听点是游侠,说难听点就是地痞。
好吃懒做就是刘邦的前半生,但刘邦少年时依旧有雄心壮志。
这点上可从他对于乱世的追求,可以看出来。
曾经的他,向往信陵之风,为了追随信陵君曾经长途跋涉去往魏国,谁曾想还没见到信陵君,这战国最杰出的公子就挂了。
信陵君挂了之后,失去人生目标的刘邦,在交好了张耳陈余这两个最初的人脉之后,就回到了老家继续蛰伏。
刘邦的蛰伏,很有特色,干活是不*,整日里呼朋唤友,成了沛县一霸。
为何不干活有吃的,除了刘太公家底还不错外,也和沛县这个地方有关。
沛县是个好地方,农田很多,水脉也多,人口却不太多,老百姓的日子都还算过得去,再加上楚国本就不是一个管理严格的国度,对于民间控制力有限,就让老百姓遭遇到盘剥更少!
生活安逸且过得下去的沛县人,都有点放荡精神。
刘邦就成了沛县青年中,放荡的典范,呼朋引类间有了游侠范式。
游侠范式久了就有了地方威望。这威望成了刘邦的第一桶金,在父亲安排下他成了大秦公务员,亭长,进而收获了地方上的人脉。
萧何、曹参是刘邦在沛县官场上的人脉,樊哙等人,就是刘邦在乡间的人脉。
这群人也在后续大秦烽烟的时候,成了他最早的追随者。
有了这最初的班底,才有了芒砀山中蜗居时的刘邦,不离不弃的革命火种。
后续的起义,还有攻克沛县,成为沛公,又吸引了官方编制的萧何、曹参等人入伙。
在一群惜命的人中间,不怕死的刘邦鹤立鸡群,成了沛县出头鸟,成了起义军领袖。
原本纯粹的朋友关系,渐渐有了上下级之分!
当了领导之后的刘邦,依旧是个从善如流的人,所有大小事情,都践行集体决策的原则。
投奔项梁完成义军的正规化,是集体决策。
听从张良的意见,用蛇形走位绕道进入关中成了功臣,这是尊重张良收获的因果。
听从萧何的意见,用约法三章缓和了关中秦人的怨恨,这是尊重萧何收获的因果。
在接连三轮因果后,才有灭秦的功劳和关中的臣服,也为刘邦后续的飞黄腾达奠定了基础。
从这个角度看,刘邦是一个善于集合众人智慧的领导者。
随后的鸿门宴凶险,刘邦用低调和隐忍渡过了,之后的分封诸王,刘邦也因祸得福,在关中老秦人的地方安营扎寨。
刘邦的前半生,就是在无数朋友良师帮扶下渡过的。
从地痞变汉王,这摇身一变的背后,是一个睿智游侠的跃迁史。
可是跃迁归跃迁,刘邦心中依旧有个仗剑天涯的梦想,这梦想就是带兵打仗,建立信陵君那样的赫赫武功。
在这点上,早期的刘邦是自信的,除了鸿门宴时遭遇项羽联合诸侯大兵压境的屈辱之外,他在战斗这方面,几乎都亲力亲为!
亲力亲为后的刘邦,战绩也不俗,这汉王不就是刘邦军功的体现吗?
但人身居高位了之后,就会寻思安不安全,在萧何力挺之下,他有了兵仙韩信!
可即便有了兵仙,争强好胜,不愿在军事上屈与韩信之下的刘邦,依旧想着要带兵打仗。
随后,他遭遇了铁拳攻击。
二:彭城之战,战前刘邦谋划千里。公元前206年4月,经过项羽分封之后,天下貌似初定!
项羽成了西楚霸王回老家沐猴而冠去了,刘邦带着汉军进入汉中,成了汉王。
可这看起来的天下初定,却因为分封不公立马遭遇了叛乱。
同年五月,齐相田荣和汉王刘邦在东西两侧同时起兵,开启了新一轮战乱。
刘邦派遣韩信兵出陈仓。
兵仙出手,战战告捷,八月击溃章邯大军,围困废丘城,随后派兵四面攻城略地,仅仅用时一个月就收降了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
三秦一股而定,让刘邦几乎承接了原本秦国的所有地盘。
东边跟刘邦共同举兵的田荣也是个牛人,在赶跑了齐王田都之后,六月*胶东王田市,摇身一变成了齐王,随后用授予彭越将军印的方式,诱惑彭越在梁国旧地反对项羽,彭越配合田荣在六月举兵,*掉济北王田安。
刘邦有韩信,一鼓而定三秦,田荣有彭越,一鼓而定三齐。
曾经和楚国争锋的大国,秦国和齐国都复归了一统,然后要干嘛?当然是反楚啊!
随后,田荣联络刘邦和陈余等人开始了进攻。
面对刘邦、田荣和陈余的进攻,项羽也不怂,先是通过授予郑昌为韩王的方式,换来韩国阻击汉军,后又派遣萧公角进军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