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方式通常被描述为“啜”或者“点”。因此我们很少能看到有鸟能在水边一直俯身低头饮水,如豹子羚羊一般。
然而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例如鸽形目。康拉德·洛伦兹于1939年描述道:“(鸽形)目无一例外的都能通过消化道的蠕动来汲水,仅凭这一个行为能就可以确定某种鸟是否属于该目。但是有另一个和鸽子相近的群体沙鸡科,也具备这样一个古老的特征。”
尽管通常来说上面的说法大致上是正确的,然而从此之后,人们逐渐发现各种特例。
专食花蜜的鸟类如太阳鸟和蜂鸟,则通过可伸缩的带槽的舌头来引水入消化道,而鹦鹉则是通过舔的方式来喝水。
蜂鸟的饮水方式
许多海鸟在眼睛附近有专门的腺体来处理海水中多余的盐分,这些盐分通过鼻孔排出。而许多生活在沙漠的鸟类则完全通过食物来获取所需的所有水分,同时通过仅仅排泄尿酸来降低对水的需求。
骨骼系统
鸟类的骨骼进化为高度适应飞行:重量极轻而强度高,能够经受起飞至降落的整个飞行期间所产生的各种应力。
其中一种适应性变化,是许多骨头会融合成单块融合骨(ossification),例如尾综骨。
除此之外,鸟类也没有牙齿,甚至没有一个真正的下巴,而是进化出重量极轻的喙。
正因为如此,鸟类的骨头数量比绝大多数陆生脊椎动物要少得多。
许多鸟类在出生前就会在喙上长出一个称为破壳器的突出物,用于在孵化结束时在蛋壳上凿出一个洞。
鸟类的许多骨头都有空洞(气腔),中间纵横交错着可以加强结构强度的支撑柱和桁架。这种有空腔的骨头的数量在各种鸟之间不尽相同,那些可以滑翔和飞行的鸟类通常有更多这样的骨头。而这种骨头中的空腔,通常会存在由呼吸气囊所延伸出的气袋。
某些不会飞行的鸟类如企鹅以及鸵鸟没有这种空心的骨头,这更加证明了空心骨头是为了飞行而进化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