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小康社会,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都期盼提高生活质量,活得更健康、更长寿。健康长寿究竟靠什么?“生命在于运动”,是国外一位思想家的名言,在中国早已经家喻户晓。有人说营养比运动更重要,也有人认为生命在于心情舒畅。从生命的本质看这些都是片面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答案是:生命在于平衡。平衡才能健康长寿。宇宙间万事万物无一不遵循这个道理。《一般平衡论》(汪叶斌 著)认为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而是平衡。对此古人也有所认识。国学著作《中庸》、《易经》庄子的“天人合一”等,其精髓都是平衡。
人的平衡包含着内部结构、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三个平衡层次 中医学早在数百年前就认识到阴阳平衡、气血平衡、脏腑平衡、是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中医治病常用的扶正却邪的调理方法,就是为了维持人体平衡,恢复健康。决定人的健康与长寿,并且人为可以掌控的平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动静平衡
从 “生命在于运动” 的论点开始在中国流行始及尔后漫长岁月里,对促进人体健康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运动与休息,劳与逸本是一对矛盾,二者处于统一即相对平衡状态下生命才能健康。“生病起于过用”,这是《黄帝内经》中的一句名言。它告诫人们,要想健康长寿,就要注意劳逸结合,是因为很多疾病的产生,都是由于劳累,运动过量,超过人体正常的限度所造成的。近年来有些人因为盲目抱着“生命在于运动”的信条 ,运动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大而酿出原可避免的疾病,甚至导致猝死亦不鲜见。就运动而言 除了体力运动外,还有脑力劳动,两者都要讲究平衡,运动和劳动都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运动和劳动后都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以恢复疲劳,。反之若长期缺乏体力或脑力活动,必然会引起体力或脑力衰退, 必须有张有弛 ,适当锻炼 ,科学运动 ,保持劳逸、动静的平衡,才是正确的
心理平衡
研究表明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疾病和负性情绪有关。长期心理失衡会导致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和植物神经(调节内脏的神经)功能失调及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进而影响各脏器的功能,乃至引起一些疾病的发生。由此可见时刻保持情绪稳定,心态平和,也就是保持心理平衡对于健康长寿是何等重要。要保持良好的心境,就要具有提得起、放得下的精神境界,具有不攀比、不妄求,乐观豁达的宽广胸怀,具有承受挫折、失意、失败的心理准备,具有顺其自然、处之泰然、应对坦然、自处超然的良好心态。这些说说容易,做到很难。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尤其是生活在复杂的现实社会中,各种矛盾冲突时有发生,人们难免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如何才能尽量避免负性情绪的发生,保持心理平衡?根据心理学家的建议和我们日常的经验体会,笔者认为主要应该掌握和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既不能自卑,也不能刚愎自用。对自己的期望值不要太高。为了避免挫折感,当然应该把目标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懂得欣赏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自然就心情舒畅了。
二、对亲人期望不要过高 “爱之深,望之切”是人难免的期待,妻子盼望丈夫飞黄腾达,父母希望儿女成龙成凤,这似乎是人之常情。但其实,我们对子女、对他人的期望不应过高,否则期望变成失望,会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对于子女的事不要什么都管,要“因势利导”,“顺其自然”,
三、了解人和人的本性。不仅要了解人性的优点,更要了解人性的弱点,这样你就能明白人们为什么会那样做,你就会明白人为什么会在特定的情况和环境下对事物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反应及其原因。你必须按照人们的本质去认同他们,而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别人,更不能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 人性中的弱点很多,期中嫉妒。任人唯亲等,是普遍存在的,只不过程度不同。认识到这些,当明显的不公之事落在你的头上,对你的打击就会減少很多,从而避免了心理失衡。,对于别人的非原则性的错误,能宽恕就宽恕,与人相处要经常换位思考。对于不能原谅的事情也不必太过气愤,要记住生气往往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