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齐码好的大块驴肉、驴杂面前选好,师傅便开始在早被砸出浅坑的厚木墩案板上快刀斩件。尖头厚菜刀极其衬手,不论切薄片还是剁块切条,师傅手腕翻飞,抬头的功夫,就已端上台面。
饱含胶原的筋膜与细嫩的驴肉,经由酱卤的洗礼,变得酱红咸鲜;肥腴筋道的驴肠、驴肚更适宜下酒。从河北吃到京津,驴香的经典风味,让吃过的人都难忘。
最 豪 放 的 吃 驴 之 地
山东,一个神奇的地方。
吃葱,能吃出中国最高;吃羊肉,能吃到全国前三;吃煎饼,能卷下万物;吃驴,从外吃到里,驴听说要来山东都想暴走。
作为中国第一驴——德州驴的原产地,山东可谓提前拥有天时地利。
德州驴是中国个头最大的驴种,驴皮制作阿胶,驴肉部分的食肉率也很高。经过卤煮后筋膜延展,肉质不散,尤以五香滋味风靡保店。
当地人用十几种香料入汤,搭配十几年老汤卤煮,驴肉浓香十足,用铁钩捞出后香传十里。豪放的山东人将其手切成厚肉片,堆满整一大盘。一筷子夹出两片,到蒜泥蘸碟里一个转身,佐酒配菜,无上快活。
碳水加肉,是山东人最爱的美食方式。于是驴肉被卷进大饼、夹入馒头,包进包子、饺子里,肉鲜面香,豪放大气。
除了吃驴肉,有经验的鲁厨还会将驴拆成十几件,手上功夫灵活。驴心、驴肝、驴肚凉拌筋道,爆炒鲜美;驴蹄、驴骨炖汤,香得悠长,满满营养。剩下的驴肉拿去剁块红烧,配着米饭一上,大口肉,满嘴香,一顿饭也能吃得豪情万丈。
最 有 风 情 的 吃 驴 之 地
山西的腊驴肉
冥冥之中很有缘分的两个地区,在吃驴这件事上,也一拍即合。
于是腊驴肉,成了两地爱驴之人心中永远的不舍。
在拥有中国名驴关中驴的陕西,有民谚“西凤酒、腊驴肉、东湖柳、姑娘手”,凤翔腊驴以酥香称道,成为四绝之一,香得很有风情。
驴肉要经夏、秋、冬三季轮转,晾晒、压制、焖煮、腌制方可大成。表面的驴油缓缓渗出,在时间的造化下形成“腊膜”,将鲜香封存。
只待刀锋将腊驴肉切片,肉香探寻到了出口,便从鲜韧的纤维里析出,唇齿接触,全然的香酥,微微的盐霜,搭配小酒,更有提鲜的妙用。
难怪引得贾平凹在《陕西小吃小识录》里回忆“腊驴腿下酒后,鼻沁微汗,口内生津”,直呼妙哉妙哉。
到了山西,一定要去长治尝尝上党腊驴肉。
这一风味可追溯到明代,在传统技法中,以“九”字诀闻名——分割九个部位、浸泡九个时辰、九种调味后入老汤慢慢焖煮,出锅后再经九个时辰晾晒。九香不绝,切片下酒甚美,咸鲜里打遍天下无敌手。
潞城甩饼,是春饼的一种,卷入腊驴肉,是当地人最熟悉不过的小吃。
师傅将活好的面,用两头窄中间粗的擀面杖反复翻甩擀平,变成薄薄的圆饼后放上鏊子。戳一个小小的洞,能让饼皮更为鲜香。两面金黄后取下,还油滋滋地发亮,撒上葱花,卷入驴肉,更有晋式风情。
最 有 地 域 特 色 的 吃 驴 之 地
要说将吃驴和本地特色结合在一起的,还得是河南和甘肃。
“喝过河南一碗汤,一个字就是香”,在河南,一碗驴肉汤的温热,足以抵抗一整个冬天的风霜。
在河南喝汤圣地洛阳一带,鲜嫩的驴肉,不粗不柴不膻,正是煮汤的好食材。简单用盐和葱调味,小火慢慢炖,滋味鲜度不输于羊汤。还可搭配当地薄薄的饼丝,吃完肺腑舒畅。
到了驻马店泌阳,当地有一种“三白驴”,更喜用驴骨熬汤,泡入当地的软厚大饼,更是醇香四溢。
“黄”,似乎是甘肃敦煌绝对的代表色彩。
神秘的黄沙、古色的壁画,还有一盘香菇丁驴肉黄面,你一定得尝一尝。
它号称中华一绝,黄面被师傅大力的抻拉到门外,长如细线却丝丝不断,柔韧又筋道。
经由带着独有菌香的香菇丁和驴肉丁炒制的卤料一拌,千金也不换。还可以搭配当地的杏皮水,清香阵阵,肉香更甚。
在面食大省甘肃,驴肉之香在一盘黄面中有了归属,许多游客纷至沓来,都会因为吃了它而兴尽而归。
最 意 想 不 到 的 吃 驴 之 地
在大多数人眼中,吃驴应该是北方限定。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云南、广东,驴肉的香气早已聚集。腌驴、汤锅,是南方驴的终极目的地。
在嗜酸喜辣的云南,当地的驴属于小型驴,里脊和驴腩都极其鲜美。经过腌制风干,切片后和辣椒炒香,便是一道下酒菜——驴肉干巴。
柔韧耐嚼的腌驴肉,让云南人心生欢喜,但若能原汁原味品驴香,他们也不会错过。这一点,老广与云南人有了深度的共鸣。
大理人会挑选肉质细嫩,略带油脂的小毛驴,搭配香料煮至软烂,一锅鲜驴汤,冲刷掉南国的扰人潮气,整个人都暖和起来。
而在广东,走进深圳、广州、肇庆、汕头的老街巷里,只有爱驴之人才能寻觅到几家人潮涌动的驴庄踪迹。
作为少见的高蛋白低脂肪肉食,原汁原味的驴,从营养上来说是极为符合老广“不上火、够滋补”的标准的。
在广府的驴庄里,你可以见到他们像吃牛肉火锅一般,将驴肉按部位片成薄薄片,搭配驴杂、手打驴肉丸,远远望去就透露着原汁原味的鲜。
大块的驴骨煲汤,丢入红枣等汤料,熬煮7-8个小时,细润又温补;比牛肉更细嫩的驴肉切成薄片,也需要谨记微烫的诀窍。驴肉柔软,筋膜筋道,手打的驴肉丸下锅一汆,弹性十足。打边炉的快感,轰然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