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肝酱茶碗蒸
我们常听的“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自《孔子家语·六本》)说的其实是咸鱼,“鲍”在古汉语与“鳆”谐音,后期才慢慢混用。鲍鱼可是好东西,入馔已经有200年历史了,古籍里说西汉枭雄王莽事将败,愁得吃不下饭,唯饮酒啖鲍鱼。一般好吃的能消愁,我信,但治眼瞎,我不太信。《本草衍义》里说的“肉与壳两可用,方家宜审用之,然皆治目。”鲍鱼壳在现代中药药典里叫石决明,平肝明目。我没有吃过,但我猜也许和鼻子管里眼药水味道类似。
“鲍参翅肚”里说的鲍通常指干鲍,那是有历史原因的。古代沿海各地大官朝圣时,大都进贡干鲍鱼作为礼物,一品官吏进贡一头鲍,七品官吏进贡七头鲍,以此类推,鲍鱼与官吏品位的高低挂钩。鲍鱼的等级按“头”数计,即每司马斤(周代就有的单位,现在常见香港计算黄金珠宝用。1司马斤≈598.846克)有几头鲍鱼的意思。“2头”、“5头”、“10头”,头数越少说明鲍鱼越大,价钱越贵,这里的鲍鱼必须是干鲍。一斤鲍鱼做干鲍鱼是一两二两。但行家告诉我,鲍鱼也不是越大越好。

《神一样的餐桌》哈尔滨冰屋吃佛跳墙剧照
高级干鲍价值堪比古董。
新加坡潮州发记的老板李长豪被誉为“鲍鱼大王”,蔡澜很推崇,他的干鲍处理过程比谈恋爱还复杂,要洗、浸泡盐水,冷热水反复冲、盐煮、炭火烘、再日光晒轮换阴干,至少折腾一个月。干鲍烹饪时需要经过繁复的泡发工序,再用高汤长时间㸆煮,鲍肉从坚韧直到中心渐渐软化,鲜味也慢慢渗入,这就是所谓的“溏心鲍”。澳洲鲍鱼溏心明显,而南非鲍鱼软糯,各个产区也不尽相同。
跟岭南人聊起鲍鱼,那一定是干鲍。家餐食社的创始人李宇晖(晖哥,绰号辉太郎)从小吃鲍鱼长大的广州人,“物以稀为贵,像2头、1.5头比较稀有,当然贵。比如吉品鲍八头了不起了,南非鲍鱼品质不差,也大,国内普通批次鲍鱼一般用这个。但像墨西哥鲍鱼个体大,就便宜。”他说干鲍鱼的传统工艺做得最好就数日本,常见的分网鲍、吉品鲍、禾麻鲍等,不过他也觉得李长豪料理鲍鱼的出品是他吃过味觉体验上最出色的,完全表达了干鲍鱼的价值之美。“国内干鲍用得比较多的是吉品鲍,个头稍大,而且肉质比较软滑,香味比较突出,整体味道很复合。鲜鲍鱼味道比较单一,就是鲜味。干鲍鱼有层次一些,发酵之后的味道,更能压住别的浓郁食材的味道。”
晖哥补充说,干鲍鱼泡前要懂得挑,得厚实,形状漂亮也很重要,捏下去是柔软的,才能进行第二步:文火慢慢熬。鲍鱼的味道是“借”的,配伍的好材料得足,时间得够,才能“借”好。找同一批次大小质感都相近的鲍鱼,泡发的时间都一样,这样出来也一致。这与日本水谷八郎先生的理念一致。
日本千叶县是著名的水产县,当地人用洞穴储藏野捕的海鲜。鲍鱼出产的网鲍原来千叶最为有名,但由于近年的海水污染,以日本清森县所产的质量最佳。吉品鲍,又名吉滨鲍,我国青岛、海南和台湾也有出产,现在市面上用得很广,但公认的以日本岩手县所产的最为出色。日本东京水谷八郎先生说,好的鲍鱼最好不要做刺身,因为新鲜的鲍鱼脆口弹牙,但吃不出品质优劣,对他来说就是浪费。
日料名店“鮨水谷”是有一锅“鲍鱼老汤”的,“鮨”与古代的“鲍”一样,也是腌鱼的意思,后来才引申为“寿司”。我在那里知道了神秘的“鲍鱼熟成”法。流水清洗干净的鲍鱼放进清酒与水里烹煮至少三小时,期间水谷八郎先生需要一直撇浮沫,直到清汤发白,鲍鱼就在汤汁里冷却,以便让鲜物回归鲍鱼本身。鲍鱼会这样放在汤汁里数天。不过每一天,他都会煮新鲜鲍鱼,把新汤汁加进去。他保障每天有相同数量的鲍鱼,这样就有相对同质量的汤汁。整个“熟成”,鲍鱼在22°的室温内循环完成。这种就类似雪莉酒的索莱拉(Solera)系统,酒通过熟化后柔顺又悠长。真正带着酵香的原汁鲍鱼,欧洲人用红酒,日本人用清酒,中国沿海一带用加饭酒。

吊晒本色原味吉品鲍软心
兰桂钧师傅做的吊晒本色原味吉品鲍,用的是20头干鲍,他也说日本做鲍鱼做得最好,干鲍鱼都习惯用小的,最大才16头。我拍《神一样的餐桌》现场,刚要和他谈鲍鱼溏心,兰师傅泼冷水说30年代40年代还可以谈,现在就不用了。“最早的溏心是水90度煮,煮到中间60度捞起来放在那里,之后就形成软心。现在一般不会这样做,每个时代不同,有人不接受,这种情况下中间有点软就可以了。”我心里是服气的,所有叫“艺术”的东西都有各种解释,鲍鱼也是。
中国人切鲍鱼特别有讲究,划一刀是平分秋色,划两刀是四季发财,再划一刀就是六六大顺。兰师傅用两年以上好的鸭子熬汤,鲍鱼切开就知道功力,中间颜色深,边上浅,软糯弹牙,带有豆豉香。他借了鲍鱼的广东做法,淮扬菜调味,再用四川人的思想表达,形成他的理解。

塔斯马尼亚大鲜鲍切片
不过,我也喜欢鲜鲍鱼,印象特别深的是“食材猎人”好友紫铃(银滩鲍鱼与银锅老板)有天特地准备了25年的塔斯马尼亚大鲜鲍,只烫8秒,就脆弹了。佐以新西兰蓝边鲍,清鲜浓白汤上桌。锅底用青城山优质的山泉水,搭配山谷里一年零两个月以上谷物饲养的老母鸡、干贝、有机猪大骨和鲫鱼,低温慢火煲足8小时以上。太清鲜了!这与广州人煲干鲍鱼的理念一致,鲍鱼的鲜,必须用三种以上材料来提。
紫铃研究鲜鲍鱼20年,“我要去深挖鲍鱼东西,大连鲍,福建鲍,南日岛的鲍鱼都去看过,也走了全世界很多产鲍鱼地方。”
与她一样,去南日岛参与国产鲍鱼的捕捞,才知道鲍鱼很挑食,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择好水而居,只吃海藻和海草,不进小鱼虾。即使是养殖,网也投在90米下,接近纯粹野生海洋环境。她心疼说,好多鲍农腰都是弯的,生活环境很差,一家人围着口破烂的锅生活,舍不得吃鲍鱼,因为一家人的生计就仰赖这片鲍田。
这就让紫铃有了更精细化去处理鲍鱼的决心,我身边不少大厨在处理鲜鲍鱼的时候,会把裙边通通剪掉,那边有海藻和泥沙附着,不用鬃刷悉心洗尽,容易发腥,鲍鱼嘴巴与食管也不用费力去挑了。紫铃却把这些宝留下来,她发现新鲜鲍鱼不同部位适合做不同烹饪,鲍鱼的裙边就适合做热菜,鲍鱼血收集起来做汤羹。鲜鲍鱼核心部位,她教我用高汤做“技术冲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