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一样的思念大结局,风一样离去的结局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7 03:37:51

中元节,是中国人缅怀逝者的节日。所谓“慎终追远”,虽然知道殁为长不归,知道天人永隔,但世界各地文明,都会产生出追怀纪念逝者的种种方法,试图超越生死的界限,与逝者进行沟通。

给逝者写信,即是其中之一。中国古代形成的特殊文体如诔文、祭文和吊文,考古出土的碑碣、墓志,即是在寄托生者的哀思,记录逝者的生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都是生者写给逝者的信件。

焚烧纸钱冥镪的古老习俗,也是试图在与逝者进行沟通联系,将生者的心意通过一捧纸灰传达给逝者。笔记小说与民间传说中往来于生死间的故事,也表达了这种人们对逝者的牵挂惦念之情。所以那些悼怀吊祭逝者的文字,同样也是写给逝者的书信。

“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这是贾谊写给屈原的信。

“余生虽后,身亦存游,士贵知己,君其勿忧”,这是祢衡写给张衡的信。

“奈何程妹,于此永已,死如有知,相见蒿里”,这是陶渊明写给亡妹的信。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这是韩愈写给亡侄十二郎的信。

我们对逝者的追怀,对祖先的敬慕,有着绵绵不绝的情感。写给逝者的信,不仅是哀思,也寄托了一种超越生死的希望:

纵使生死茫茫,纵使天人两隔,我们也终会再见。

风一样的思念大结局,风一样离去的结局(1)

本文出自《新京报·书评周刊》8月12日专题《给逝者的信》的B01-B03版。

「主题」B01丨给逝者的信

「主题」B02-B03丨天不悔祸,谁为荼毒

「主题」B04-B05丨终我此生,无相见矣

「主题」B06-B07丨收起你的泪珠,永别了 无名抗战士兵的与妻书

「人文」B08丨天才的向阳面:1929年前后的本雅明

风一样的思念大结局,风一样离去的结局(2)

颜真卿《祭侄文稿》。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

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颜真卿《祭侄文稿》

悲痛是有形状的,也是有颜色的,更是有重量的。震颤的双手,便是悲痛的形状;眼眶中充溢的泪水,便是悲痛的颜色。而心头难以遏制的压抑得几乎喘不过气来的那种重创,便是悲痛的重量。这重量可以压弯一个刚强之人的脊背,可以扼住一双刚健的手,让颜真卿手中的笔,重如千钧。

终于,他写下了第一行字:“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时间竟然已经过去三年了,可是悲痛依然沉重地压在自己的心头。那年轻的、神采飞扬的面庞,再一次浮现在自己的眼前。

那是自己熟悉亲爱的侄儿颜季明,是光耀颜氏家族的“宗庙瑚琏”、兄长颜杲卿心爱的“阶庭兰玉”——这些对少年郎的夸赞本是那一时代陈词滥调的典故,但用在自己侄儿的身上,却又是如此贴切。

毕竟,这世上,见过他的人,还记得他样貌的人,如今已是少之又少——战争夺去了太多的生命,也毁灭了太多的记忆,三年前的那场战争中,颜氏一门死于叛军刀锯者三十余人,那些死去的人,连同他们的记忆,一并都湮没在尘埃冷血之中了。

许多记忆就此毁灭,但对自己来说,对侄儿面容的记忆,却尚有一物作为凭借,只是这凭借之物,对自己来说,带来的并不是追忆往事的抚慰,而是摧折心肝的悲痛。

那是一枚头骨,是侄儿颜季明仅存的头骨。

风一样的思念大结局,风一样离去的结局(3)

手捧颜季明头骨的颜真卿。图片出自台北故宫博物馆讲述《祭侄文稿》的微纪录片。

挽局势:定倾扶危

这不是颜真卿第一次见到一个人的头颅。他清楚地记得,三年前,天宝十四年十二月十八日,三颗头颅出现在自己面前时的情景。

风一样的思念大结局,风一样离去的结局(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