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鲟鱼养殖基地
不得不说,千岛湖的生态渔业已经被做成了一个长久的“生意”,仅仅通过改善水质就极大地提高了水产品的经济价值,当地人将这种模式称之为“千岛湖模式”。
在我国内陆地区,像千岛湖一样的水库、湖泊还有不少,那么“千岛湖模式”能否复制粘贴到其他大水面以增加经济效益呢?
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千岛湖模式”已经被复制到湖北的富水湖、江西的阳明湖等地,都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传统的高密度养殖相比,湖泊、水库里养出来的鱼味道更加鲜美,吃起来没有土腥味,市场价格也更高,深受消费者欢迎。
和网箱养殖相比,自由放养滤食性鱼类才是大水面渔业的发展方向。在“环保风暴”的巨大压力下,前几年全国各大湖泊、水库中的养殖网箱都被统一拆除、清退,养殖户纷纷洗脚上岸,另寻营生。这主要是因为很多水库、湖泊的水质会影响到居民的生活用水,而渔业的养殖活动则会对源头水造成污染。
水库网箱拆除
在自由放养鲢鱼和鳙鱼之后,这一顾虑就完全消除了——鲢鱼以水中的浮游植物为食,鳙鱼则摄食浮游动物,两者协同搭配,可以全面利用水中的基础饵料,提高水体透明度,改善水质,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总之,千岛湖的“养鱼经”确实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开发潜力巨大。对于追求高品质水产品的食客们来说,主打天然、绿色的“有机鱼”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消费者往往更愿意为品质买单,这样看来,有机鱼的“文章”还是大有可为的。
对于“千岛湖模式”,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里面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