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千里江山图表达了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7 08:20:30

顾村言

央视虎年春节晚会上,源自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青绿”一度成为热点话题,有观点称之为“一场中式审美的盛宴”,《千里江山图》是在2017年故宫博物院展出时真正开始成为热点,而春晚“只此青绿”节目再次将《千里江山图》推上焦点。

《千里江山图卷》的艺术特点与艺术价值当下学者论之极详,溢美之词也极多。

然而,如果回溯历史,其实此图在历史上的鉴藏体系中很长一段时间多处于一种寂寞的状态,从北宋到文人鉴赏审美体系而言,在肯定《千里江山图》这样青绿浓艳之作艺术价值的前提下,也应该看到,这样的作品并非宋代以来中国文人画审美的高格,与宋徽宗的审美标准仍有差距。

中国画之所以从设色浓丽到推崇洗尽铅华的本色之作并不是偶然的,《千里江山图》本质上还是为皇权服务的产物,其创作更多还是服务与工具性的,甚至可以说,这是“为物所役”的艺术,这与王希孟的早逝或不无关系。

本文系作者在北京大学人文论坛“《千里江山图》研讨会”的发言,“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特选摘刊发。

千里江山图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千里江山图表达了什么(1)

北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图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千里江山图表达了什么(2)

《千里江山图》2017年在故宫展出时排队极多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直面过两次:一次是2013年的“故宫历代书画展”(第六期),在故宫武英殿读画整整一天,几算寂寥无人,乐在其中,那一次同时展出的还有李白的书法与宋徽宗的《雪江归棹图》,现场对比看很有意思;仿佛与这一中国画史刻写精细、法度严谨的丹青巨制形成对比一般,长卷尽头,赫然陈列的竟是诗仙李白纵逸天外的惟一传世名迹《上阳台帖》。

王希孟或可算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神话之一,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仅18岁的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绘成这一名作,用力极深,旋即早逝。这一名作多年前似乎仅公开展示过一次,因长近12米,从未公开呈现全貌,而2013年则是首次全卷展出。

当时从头到尾来来回回细细读画,泛黄的画卷上,气象万千,画面布局交替采用深远、高远、平远法,确实是咫尺而有千里之势:千峰万壑,绵延不绝,江河浩渺,烟波无尽,散落其间的则有野渡渔村,汀渚茅屋,桥亭舟楫,无论是万顷碧波,或是如豆人物,皆一笔一笔画出。

品此画,或可悟得“丹青”的原义所在——且不得不叹画作保存的精良,石青石绿,层层渲染山头,山底则多用赭石相接,苍翠富丽,点景多以白粉、粉黄等色,轻重浓淡,历经900年岁月,几乎鲜丽如昨。

第二次是2017年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大展”,看了只有十分钟左右,因为名声突然大响,排队的太多了。

《千里江山图》2017年展出的时候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第一次看作品看直觉,结构的大气,色彩的浓丽,细节的呈现中比如水波纹,印象深刻;但第二次读,一些山石、点景的细节,如山体的部分皴线较弱,生活细节如载重船吃水浅等错误,像是一个小的作品被放大了,问题就越来越多。

——当然,如果把这一作品放在这只是一位18岁画家所作的背景下,一切自然可以理解。

事实上,此图在历史上的鉴藏体系中很长一段时间多处在一种寂寂无名的状态,从中国书画鉴藏体系,从北宋到文人鉴赏体系而言,对《千里江山图》这种浓艳之作必定不是审美的高格。对比宋代提出“能品、妙品、神品、逸品”的品评,此作列入“能品”或者最多是“妙品”,或许更合适一点。

千里江山图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千里江山图表达了什么(3)

央视虎年春节晚会上,源自《千里江山图》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千里江山图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千里江山图表达了什么(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