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构件色差缺陷
其产生的原因及相应预防措施:
(1)原材料变化及配料偏差。
【预防措施】:对首批进场的原材料经取样复试合格后,应立即进行“封样”,以后进场的每批来料均与“封样”进行对比,发现有明显色差的不得使用。清水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投料,不得带任何随意性,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搅拌时间,随气候变化随时抽验砂子、碎石的含水率,及时调整用水量。
(2)搅拌时间不足,水泥与砂石料拌合不均匀,造成色差影响。
【预防措施】:严格控制混合料的搅拌时间。
混凝土在施工中,由于使用工具不当,如振动棒接触模板振捣,将会在混凝土构件表面形成振动棒印,而影响构件外观效果。由于混凝土的过振造成混凝土离析出现水线状,形成类似裂缝状影响外观,同时经常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与怀疑。
(3)由于施工中振动过度,造成混凝土离析或者形成花斑状(石子外露点),大面积的状态,不仅是外观质量差而且混凝土强度降低很多。
【预防措施】: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和质量,振捣距离不能超过振捣半径的1.5倍,防止漏振和过振。振捣棒插入下一层混凝土的深度,保证深度在5~10cm,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翻浆不再下沉和表面无气泡泛起为止。控制下料的高度和厚度,一次下料不能超过30cm,严防因下料太厚导致的振捣不充分。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和模板温度,防止因温度过高导致贴模的混凝土提前凝固。
(4)混凝土的不均匀性或者由于浇筑过程中出现较长的时间间断,造成混凝土接茬位置形成青白颜色的色差、不均性。
【预防措施】:浇筑过程连续,因特殊原因需要暂停的,停滞时间不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保持浇筑过程中坍落度一致。
(5)模板表面不光洁,未将模板清理干净。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不贴密的部分出现漏浆、漏水。由于水泥的流失和随着混凝土养生的进行水分的蒸发,在不贴密部位就形成麻面、翻砂。
【预防措施】:对钢模板内表面进行刨光处理,保证钢模板内表面清洁。模板接缝处理要严密(贴密封条等措施),防止漏浆。
(6)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预防措施】:模板脱模剂应涂刷均匀,防止模板粘皮和脱模剂不均色差。
(7)养护不稳定。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入养护阶段,由于养护时各部分湿度或者温度等的差异太大,造成混凝土凝固不同步而产生接茬色差。
【预防措施】:养护控制(蒸汽养护)
1)构件浇筑成型后覆盖进行蒸汽养护,蒸养制度如下:静停—升温—恒温—降温≈1~2h 2h 4h 2h,根据天气状况可做适当调整。
① 静停1~2h(根据实际天气温度及塌落度可适当调整)。
②升温速度控制在15℃/h。
③恒温最高温度控制在60℃。
④ 降温速度15℃,当构件的温度与大气温度相差不大于20℃时,撤除覆盖。
2)测温人员填写测温记录,并认真做好交接记录。
(8)局部缺陷修复造成色差。
【预防措施】:控制修补材料配比,通过丙乳砂浆掺合白水泥来使修补区域与构件同色,修补前先做试配试验。
3.10飞边指构件拆模后由漏砂或多于砂浆形成的毛边、飞刺等。
预制构件飞边缺陷
其产生的原因及相应预防措施:
(1)模具严重变形,拼缝不严,在振捣时砂浆外流形成飞边。
【预防措施】:模板制作时应合理选材,严格控制各部分尺寸,尽可能减少缝隙。模具使用一定周期内,进行复检,不合格模具,及时修补,修复合格后方可使用。
(2)成型时板面超高,拆模后板面多余的混凝土或灰浆形成飞边、毛刺。
【预防措施】:成型时多余混凝土要及时铲除,不使构件超高。
(3)侧模下面的底模上的灰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振捣时漏浆造成飞边。
【预防措施】:注意清理侧模下面对额底模的灰渣等杂物清理干净。
3.11水纹指构件拆模后构件表面局部有水纹状痕迹,类似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