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显示,眼镜王蛇并不经常咬人,华南各地医院的接诊记录也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在广东肇庆市某人民医院,2010~2018年院方共接收了2753例毒蛇咬伤病例,其中被眼镜王蛇咬伤的只有30例,占比约1.09%,和竹叶青、眼镜蛇相比几乎可以忽略。
事实上,眼镜王蛇的咬人事件只发生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
第一种情况是受到威胁时。
眼镜王蛇性情暴躁,但也非常聪明、谨慎,不会贸然攻击人类,更不会轻易“放毒”。眼镜王蛇的蛇毒非常宝贵,其含量有限,一般只用在有把握猎*并吞下的猎物身上。更微妙的是,猎物的体型大小不同,眼镜王蛇排出的毒液量也有差异,“放毒”的分寸也受到了精细把控。
人类并不是眼镜王蛇的狩猎对象。但在受到威胁时,眼镜王蛇凶猛的本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像前文“追着覃大伯咬”的一幕就是这一本性的体现。
第二种情况是栖息地受到侵犯时。
眼镜王蛇有很强的领地意识,会在领地范围内四处游走,狩猎蜥蜴、鼠类以及其他蛇类,因此在有眼镜王蛇活动的地方很难看到其他毒蛇。科学研究还表明,雄蛇的活动领域明显大于雌蛇,甚至还会主动*死领地内*的雌蛇,以此巩固自身的领主地位。
当人类无意间踏入眼镜王蛇的原生栖息地时,眼镜王蛇也会产生强烈的抵抗、示威反应。尤其是在巢穴附近,眼镜王蛇的反应会更加激烈,发起攻击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
第三种是在繁殖期和孵化期。
雌性的眼镜王蛇在*期间,会用树枝、苔藓、落叶等松散的材料筑成巢穴,最终在巢中产下到14~49枚卵。蛇卵被有机材料覆盖,并借助分解产生的热量自然孵化。在产卵期和孵化期内,雌蛇会一直留守在巢穴附近,不吃不喝,确保蛇卵免受任何的外来威胁。
此时如果有人擅自靠近巢穴,就极有可能不幸中招。危险期将持续到幼蛇的破壳日,此时饥肠辘辘的雌蛇才会放下警惕,主动离开巢穴,外出捕食。
普通人遇到眼镜王蛇该怎么做?眼镜王蛇是世界上最长的毒蛇,很多野生个体都能达到1~2米,有些甚至能长到3~5米,是世界公认的“万蛇之王”。
眼镜王蛇反应灵敏,智商高,对威胁因素非常敏感。普通人在遇到眼镜王蛇时,最忌讳的做法就是主动挑衅、攻击。在茂密的草丛中行走时,一定要注意脚下的安全,如果这时候被咬,危险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