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准备就绪,吉野家很快打出一波小高潮。
就餐高峰时,你往店里一看,都是站着吃饭的干饭人,平均六七分钟就要翻一次台。
服务员也被要求必须在顾客点餐的30秒内完成上菜,后厨则要在1个小时内清洗200个碗。通过这样极端的运营,吉野家在1965年终于达成了年销售1亿日元的小目标,但始终无法突破2亿,这让松田瑞穗很苦恼。
一次偶然的机会,松田瑞穗遇到了日本餐饮专家渥美俊一,便向他请教:「怎样才能做到2个亿销售额呢?」,渥美俊一回答,「你现在1个店已经做到1个亿了,那么想要做到2个亿,开2个店不就行了。」
专家不愧是专家,松田瑞穗表示上次听到这么完美的回答还是在上次。
自此,吉野家走出筑地市场,在日本遍地开花,成了被榨*社畜和学生党的就餐首选。
到了1978年,吉野家在日本已经拥有了200多家门店。
松田瑞穗又立下了新的目标,那就是立足岛国,冲向亚洲。
在九十年代初,面对充满机遇的中国,同其他外资品牌一样,吉野家也蠢蠢欲动。
但初来乍到,想要在一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上开辟新市场,还是有很大的挑战性。
所以吉野家选择了一条谨慎的道路——与熟悉国内市场的公司合作。
一般来说,外资品牌在中国经营有三种模式:直营、合资、特许经营。直营很好理解,就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盈亏都自己担。
合资呢就是找个合伙人,咱两风险共享,利益均分。
既不想承担风险,又想赚钱的,就搞特许经营,直接把品牌授权给代理方打理,每年收取品牌使用费。
吉野家在我国北方市场的经营,就采取了这种方式。
拿下特许经营权的是香港合兴集团,旗下除了吉野家,还有DQ。
1992年,第一家吉野家在北京王府井开业。
此时恰逢中国餐饮业刚刚起步,麦当劳、肯德基等洋企不断涌入中国市场,掀起中国人民对洋快餐的热情,吉野家也趁着这股“洋快餐热”,迅速站稳脚跟,越做越大,门店在华北和东北市场越开越多。
截至2020年2月末,吉野家的门店数包括日本国内的1214家和海外994家。
其中,海外门店60%都在中国,约有600多家。
在这600家中,又有385家是由合兴集团以特许经营权的形式运营,主要分布在陕西、河南以北的10个直辖市及省份中。
吉野家也是合兴集团的营收主力,2019年共为合兴集团贡献了17.82亿元收入,占比高达84.7%。
余下约215家就是由日本吉野家以直营店和合资店形式运营,主要分布在上海、深圳、福建等南方城市。
吉野家进入我国南方市场是在2009年,当时,我国对外资经营零售业的政策逐渐放开,吉野家随即决定要在四川开出第一家店,而且要5年内在中国开店1000家。
只能说洗洗睡吧,梦里啥都有。
事实上,四川第一家吉野家在2017年才开业。
而五年又五年,我们也没有看到吉野家的第1000家店光荣落成,只等来了一则通告:吉野家宣布将在2021年2月之前关闭全球150家门店。
吉野家在中国,正逐渐败退。
根据合兴集团数据显示,2012年,吉野家店均营收为600万人民币,而到了2019年,这个数字变成了481万元。门店平均回报率下降四分之一,单店收益大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