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车轮
车轮包括车圈、钢线、前后车轴、外胎、内胎。
1),车圈:山地车应选用双层圈。因为双层圈比单层圈更结实,更能经受恶劣地势对单车性能的考验。
2)车圈又分为:刀圈和工型圈。
刀圈优点是抗纵向的冲击强,再大的强度也不会发生圆周变形,而横向的变形是很好调整的;刀圈还能减小空气阻力,工型圈抗横向的冲击能力强些。
3)钢线(辐条):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的,横截面是圆形;另一种横截面是扁的(风阻条),能减少正面的风阻。
4),车轴:又称花鼓。用碟刹的朋友,应该选择碟刹车轴,因为碟刹片是固定在碟刹轴上的;用V刹的朋友,可以用普通轴,如果以后想升级到碟刹,可先装碟刹轴。
5)车轴分为[培林]轴和[珠档]轴。培林轴,更换方便一些。
6)外胎: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骑手在特定路面对车的操控。不同的胎纹适应不同的路面。
胎纹越平,阻力越小,速度越快,在平地上的摩擦力越强。
光头胎,适合城市里平整的水泥路。胎纹越凸,阻力越大,速度越慢,在山地上的摩擦力越强。
7),内胎:好品牌的内胎比杂牌子的内胎要厚实一些。
8)车轱辘也大致分为三种
第一,负重轮组。
第二,一体轮。
第三,竞技轮组
9)选择自行车轮组需要考虑的因素
1: 重量:
A:单纯的轮重只是一个静态指针参考,对于爬坡较具参考价值。一般较好的前花鼓重约80-110gm,后花鼓200-270gm,钢丝每根约9- 12gm,轮圈变化较大,纯碳纤维约在210-300gm(窄框) 280-420gm(大板框),铝框350-500gm,钢丝头,铝的约重0.5g,铜的1gm。整组重介于1100-1800gm间较常见。
B:相对旋转重量 (rolling weight):比较重要。想象链球就较清楚,一个一公斤链球,链条一公尺来旋转,要将它转起来所需力量,与重量及链条长成正比。轮子也是同样的道理,但是轮子的重量分布并不像链球般单纯,钢丝、轮圈分布从内到外都有,不过以轮圈与轮胎,所占比例最大,因其位最外缘,重量也最高。而花鼓的旋转重量几乎不用考虑。
2: 强度
轮子的强度决定于几个因素,轮圈强度,钢丝数目,钢丝张力,花鼓强度。轮圈越宽,强度越强,需要钢丝数目越少。刚丝数越多、编的张力越大,强度越强。花鼓强度越够,强度也更好。强度越佳,传动效能越佳。
3: 顺畅度
主要在于花鼓的培林数目、大小及品质。越顺畅则培林磨擦力越小,越省力。很多轻量化的花鼓除了用上钛的飞轮座,铝合金甚至碳纤的轴。有些为减轻重量,用较小的培林,或少用一两个培林,但赔上了耐用度与顺畅度,并不是很理想。目前顺畅度最好的培林是陶瓷的滚珠,因它可以做的更圆,号称在40km/hr时,减低 0.8-1.0 watt功率损耗,不过代价也很高,如果有兴趣,Zipp与Campagnolo都有此消金的选择。
4: 刹车性能
铝框的刹车性能较碳纤佳,散热也较好,如再加以CNC或陶瓷边-处理,连雨天都不用怕。碳纤轮框散热较差,需用专用刹车片,刹车时较易有异音,吓到路人,长下坡时较令人担忧。
5: 耐用度
通常是煞车面磨平了,碳纤的则可以看到碳纤维裸露,不过这与每个人煞车习惯与路况有关。有些则是培林先挂了。
个人建议:
1), 如果你的身高足够的话,27.5的车轮绝对是不错的选择。该车型具有能使自行车发挥最佳的操控性、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最佳的性能。
其实大家常说的24的车子,26的车子,27.5 的车子,这个数据指是车轮的大小,而不是车架的大小。
2),车轴,这个是我们选择的关键,最好购买培林轴,不光更换方便,而且比珠档轴更耐用一些,珠档轴对于间隙要求更严格一些,太松会磨损严重,太紧会骑车吃力。同样加速,都说培林轴比珠档轴滑行的距离更远一些。
3),长途骑行不太适合光头胎,光头胎提速是一定的,但是在长途骑行不是特别的明显,因为你骑行的路面不确定,光头胎的抓地能力,也就是越野能力差很多。尤其是川藏线,最少不要用光头胎,如果雨天下坡,那是相当危险。
4)购买外胎,也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好的外胎价格就会贵很多,普通的外胎也能骑2000公里到3000公里。
还有一种防刺穿外胎,上面有防刺穿的标志,具体效果如何,我也没有用过,也不知道咋样。
5),长途骑行,是一定要提前购买内胎的,实体店中一条内胎最少在20以上,但是网购的价格相比会便宜很多。
购买内胎,一定要看清楚型号,24,26或者是2.75的。美嘴,英嘴还是法嘴的。还有就是断面的宽度,1,75或者是1.95 ,2.15等等,普通山地车的的内胎是美嘴,长嘴,26/1.95,至于内胎品牌,其实用着都差不多,买太贵的没有必要,如果扎的位置扎正了,再好的内胎也是一样废。
骑行,必须学会粘胎换胎,要么就找一个会粘胎的好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