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种姜忌讳,在家种姜为什么不好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7 14:10:27

家里种姜忌讳,在家种姜为什么不好(1)

前几天发了一篇《大姜小老苗的处理方式》引起了争议。搞得业内不太宁静。现在,我从多方面阐述一下我的看法。

小老苗在每亩中出现的比例

经过多年田间管理经验的积累,小老苗在姜地中出现的比例从百分之几到二十几或更多。占比的多少与姜种、姜芽的质量,温度、带菌、定植后感染根腐等,烧苗、缺水、虫害等多方面的原因有关系,在这里不多讲了。

小老苗的商品价值

这个也不用多说,小老苗到秋后收获的成品姜与健康正常生长的成品姜差距直接不是一个档次。(如果整片地都出现了小老苗现象,为了降低损失,完全有必要整体挽救一下。方法是:滴灌冲施一次化学生根剂加水溶性微量元素。一般一次见效,生根迅速。再配合棚内降温等,多数小老苗都能快速复壮,进入正常生长状态。严重的可以再重复一次)

但是如果一亩姜地里就那么几棵,还有必要一亩地再去花那200元吗?

因此,我在《生姜高产管理技术》一书中首次提出为姜地准备[预备苗]的理念。(方法是:用营养钵培育预备苗,时间与大姜定植同步,每亩按照10%准备。等到大田姜苗长到20公分左右时进行补苗移栽)

这个理念今年我和两位姜友进行了大胆实践,现在把实验结果公布公开。(说句实在话,试验失败,我原本是不想公开的,但面对现实,我最终还是鼓起勇气面向整个姜界公开。要想把理论变为技术,必须要经过实操检验,当然失败也在所难免。最起码我还敢实验,失败也并不可怕,更不怕同行笑话)

其一,我的预备苗:

在姜芽与姜芽之间的空隙中夹上一个营养钵培育一棵预备苗,按10%做的准备。

管理方法:预备苗基质用的是加上地沟油完全发酵的羊粪,与大田姜同样管理,上面盖二膜。

结果⺀田间有的姜已经开始出苗了,和朋友进行检查,发现营养钵内的基质用手一捏还有水流出,也就是基质含水性太好,含水量太高,导致了姜芽都水烂了,多数姜母已经腐烂,少数又从姜母上憋出了新芽。个别姜苗已经出苗,但论长势,不足以做预备苗。宣布试验失败!

总结:对基质的特性不了解,以待改进育苗方法。

其二,姜友的

因姜种不够用,把育备苗用的姜芽也给种上了。随后在我的建议下又另买了点姜种在自家大院子里支了个6米棚培育姜种,上面盖二膜。

管理方式:种好后浇水,浇完水就再没管。结果遇上了4月份的高温,全部把姜芽给蒸了,连姜母都快干了。

结果:失败。

总结:对预备苗管理疏忽。原因:对营养钵育苗缺乏了解与管理方法。

其二,另一姜友

他是直接在姜棚头上预留了一段,在棚里育的苗。

管理方法:种好后在上面铺了多根滴灌带,盖二膜。后因高温就把二膜撤了。

结果:因为种种原因导致4月10号以后才浇的水,所以等于种得有点晚。现在,经检查发现有少数烂芽烂种现象,能用得健壮好芽约60%。但由于营养钵太小,仅能选择一些积较小的姜种,大了直接装不下,所以姜芽相对较小。现在的苗也较小,给头芽姜当替补,似乎有点力不从心,不太般配。

结果:应该也算失败。

总结:对营养钵育苗知识匮乏,需要改进与了解。

培育预备苗的宗旨:用预备苗把缺苗补齐,把小老苗和弱苗替换下来。让整块姜块做到苗全、苗壮,为优质丰产打好基础!

姜友们别急,等试验成功了,我会把技术进行推广,让咱姜友们有个好收成。今年失败了,以后暂时不提这个话题,以免打击我的积极性。

现在回到题目,我对待小老苗的态度:

在没有预备苗做替补的情况下,如果少,直接拔掉,这是鸡肋!如果多,最好是挽救一下。(当然,还有更省钱且高效的办法)说实在的,如果壮苗每亩能达到3000棵,这些小老苗和弱苗,不要也罢。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苗,长不出墩正经姜来!纯属老鼠屎!

玉米地里,一棵小苗,其周围都是正常苗。这棵小苗到掰棒子也长不大,仅能结个小棒子。

种姜,讲究的是质量和产量双丰收!地里长出些巴掌大的姜来,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有人说:能把小老苗恢复到正常姜正常产量的十之八、九,最低也能恢复到7成,而且面不改色心不跳,这也许就是表演的常态?

哎!种姜的都被这样的卖肥卖药的给忽悠瘸了!

实事求是,把真正好的、实用的技术、肥料、农药推广给姜友,给姜友把田间地头的问题解决了,姜友们会双手欢迎,也会对你产生信任!

整天忽悠,路会越走越窄!并且,瘸的人会越来越少!于师傅就是于师傅!

家里种姜忌讳,在家种姜为什么不好(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