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点外卖,不买新衣,不使用任何塑料制品,半年只生产一小罐垃圾的城市生活,是什么样的?
90后的武汉女孩余元,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余元是国内知名的“零浪费”生活方式践行者,从2016年至今,已经坚持“零浪费”生活近6年。
她和男友在北京的北锣鼓巷开了一家名为THE BULK HOUSE的小店,专门售卖“零浪费无包装”的环保产品,深受环保人士的欢迎。
余元坦言,过去的自己也是购物狂,热衷于买买买,习惯靠花钱解压。但她逐渐发现,过剩的物质并不能提升生活幸福感,反而让她愈发焦虑和不快乐。
余元和男友Joe都是“零浪费”生活实践者 这是他们俩半年产生的垃圾
余元的感受不是个例。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物质的关系,他们对过剩的物质感到厌倦,拒绝被广告和商家操控,试图逆行于消费主义浪潮,从而找到真正的自我。
上个月,我们参加了余元店内的闲置集市活动,发现在双十一的购物狂欢气氛下,竟然有许多年轻女孩、情侣,甚至是一家三口,愿意坐一小时地铁赶来分享自己的闲置物品,再谨慎地挑选自己需要的二手物。
余元和活动的志愿者们
在简短的聊天中,绝大多数人都表示,自己已经许久没有参加过五花八门的购物节了,平日也会尽量用环保材质的物品替代塑料制品,并尽可能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
作为他们当中的典型代表,余元和我们聊了聊。
我们好奇,理性、节制地消费,以及从源头上拒绝产生垃圾的生活,究竟有什么魔力?而人生又会因此产生怎样的改变?
以下是余元的讲述。
从买买买到“零浪费”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经历过疯狂买买买的阶段。
2016年之前,我在北京一家外贸公司工作。老板是伊朗人,很信任我,我的收入也相当不错。
那时候我很关注潮流,总买一些快时尚品牌的衣服,遇到喜欢的款式,每个颜色都要来一件,经常还没发工资,信用卡就刷爆了。
直到那年春节过后,我从老家回北京,房东突然通知我说,他卖房了,让我赶紧搬家。
收拾行李的过程,我的心情极度烦躁。北漂的朋友应该都能理解这种搬家的痛苦吧?房间那么小,东西却那么多,收拾起来没完没了。光是衣服就有四五百件,大部分没穿过几次,每天出门依旧不知道穿什么。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既没有存款,也不快乐,只有一堆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杂物。我开始反思,我是不是太浪费了?这种混乱无序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