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下水深多少米,石达开为何不过泸定桥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7 23:03:33

◆杨成武在红军大学学习期间留影,右起:杨成武、吴富善、彭嘉伦、宋裕和。

9月16日,到达腊子口后,杨成武等人仔细勘探了地形,决定采用正面强攻,侧翼攀缘绝壁迂回的战法。入夜后,杨成武在正面指挥部队向敌人发起了猛攻,敌人凭借险要地形和坚固炮楼进行疯狂反抗,炸碎的弹片在桥头30米的崖路上铺了厚厚一层。与此同时,迂回部队在黄开湘的带领下攀上了悬崖,从上方往敌人没盖的碉堡里猛烈射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只得向后逃窜。杨成武率领的正面部队乘机扩大战果,一气追了几十里。

腊子口一战是长征途中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著名战例。此役意义巨大,聂荣臻高度评价:“腊子口一打开,全盘都走活了。”

1935年11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杨成武率红4团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又一次发扬了红4团英勇冲锋的光荣传统,圆满地完成了战斗任务。这之后,部队进行了整编,杨成武从红1师抽调到红军大学学习。

八路军25岁的“小将”击毙日军52岁的“老将”

抗日战争开始后,杨成武任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团长。作为第一批开赴华北战场的部队,独立团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圆满完成了打援任务。随后,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连续收复7座县城,建立了以涞源、蔚县为中心的敌后根据地,为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之后,杨成武先后任八路军独立第1师师长、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率部在长城内外、太行山麓、易水河畔进行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1939年10月中旬,日军调集2万余人,对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北岳区进行大规模的“扫荡”。11月3日,时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的杨成武,指挥部队在山西雁宿崖地区歼灭了由涞源县出动“扫荡”的日军迁村大队。日军极为恼怒,于次日出动其精锐部队独立混成2旅团所属各部约1500人急驰涞源,进行报复性“扫荡”。

泸定桥下水深多少米,石达开为何不过泸定桥(5)

◆1939年,杨成武在雁宿崖歼灭战和黄土岭围攻战之前,向部队指战员作战斗动员。

面对气势汹汹的来敌,杨成武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在涞源和易县交界处的黄土岭地区加以歼灭。11月7日下午,日军被诱至峡谷,杨成武看时机已到,率部突然发起攻击,枪弹一齐向峡谷中猛射,给敌人沉重打击。敌人妄图突围,但已无路可逃,只得就地抵抗。激战中,1团发现山梁一家独立小院的平坝前有一群穿黄呢大衣的日军军官,即以迫击炮火力对其进行轰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日本侵略军北线指挥官、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被击中毙命。

消息传到东京后,引起朝野巨大震动。新闻界以“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通栏标题在报纸上连登三天。国内也反响巨大,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和全国各地友军、抗日团体、著名人士,纷纷致电,祝贺胜利。全国各地的报纸也纷纷报道战斗经过,刊登各种祝捷诗文。当时,杨成武只有25岁,八路军25岁“小将”击毙日军52岁“老将”的消息传颂一时。

1940年下半年,杨成武率部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在其中的井陉战斗中,所部从战火中抢救出两个日本小姑娘,几十年后成为中日友好的佳话;东团堡战斗苦战三天三夜,全歼日军一个士官教导大队和两名大佐;狼牙山战斗涌现出英雄群体“狼牙山五壮士”,成为中华民族抵抗日军侵略的一个精神象征。这些战斗沉重打击了日伪军,保卫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泸定桥下水深多少米,石达开为何不过泸定桥(6)

◆1940年,杨成武在狼牙山棋盘坨指挥所前合影。右起:赵凡、杨成武、赵志珍、曹凌、高鹏、史进前、黄连秋。

在杨成武率部转战晋察冀期间,恰逢民主人士李公朴来到根据地考察。一见到这位眉清目秀、英姿勃勃、威震敌酋的年轻将领,李公朴连声称赞:“好一位白袍小将!”从那以后,“白袍小将”就成了杨成武的雅号,并逐渐广为人知。

1944年9月后,杨成武受命担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冀中纵队司令员,任务是恢复、巩固和发展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积极准备战略大反攻。在日军细碎分割、严密封锁、疯狂“清剿”、反复剔抉且无险可守的冀中平原上,他领导根据地军民创造性地运用地雷战、地道战、交通战、平原游击战、水上游击战等人民战争的新战法,形成“层层火阵烧野牛”的局面,为大反攻作战建立起战略基地。他所撰写的《冀中平原的地道斗争》一书,作为秘密文件油印下发,成为冀中地道战的指导性文件。当时,*赞赏他:杨成武区的经验值得推广。

在反攻作战中,杨成武率部先后进行了任(丘)河(间)战役、子牙河东战役和大清河北战役,为取得抗日战争战略反攻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察绥战役以步兵追*敌骑兵

解放战争开始后,杨成武历任晋察冀*军第3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晋察冀*军第二政治委员、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委员,率部转战华北,指挥或参与指挥了大同、集宁、正太、青沧、保北、大清河北、清风店、石家庄等战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使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根据地连成一片。

进入1948年后,战争进程一日千里。为配合东北战场,中央军委决定实行“东北打、华北牵”的战略,组建华北*军第3兵团,由杨成武率领挺进绥远,发起察绥战役。

出兵绥远意义重大,*专门找来杨成武交代任务:你们华北第3兵团进军绥远,抄傅作义的老窝,傅作义必救。你们不但要占领绥远,还要经营绥远,把傅作义的主力拖在平绥线,使之不出关,少出关,以保证东北*军的胜利。他同时提醒杨成武:想要在绥远站住脚会困难重重,尤其是军粮征集将十分困难,因此十万大军远征,要“准备饿三天肚子,吃两天草”。看到*把困难想得如此具体、细致,杨成武深受教育和感动。

泸定桥下水深多少米,石达开为何不过泸定桥(7)

◆张家口解放前夕,杨成武与华北第三兵团和东北第四纵队部分领导合影。

9月5日,杨成武率所属3个纵队和北岳军区部队由河北省易县、涞源地区向山西省朔县、代县地区开进。9月23日,杨成武率3兵团分兵五路从大同东西两侧展开,在晋绥军区部队配合下,向傅作义长期经营的战略后方——绥远发起了进攻。3兵团以破竹之势,连克集宁、丰镇、凉城、和林、清水河、兴河等地,解放了绥南、绥东广大地区,歼敌6500多人,控制了丰镇以北到归绥以东的平绥线。杨成武部的这一突然动作,不仅使傅作义震恐,使蒋介石吃惊,就连美国也感到势态严重,美联社惊呼这是一个“绞*性的进攻”。

此时,东北解放军正在部署攻打锦州之敌,辽沈战役一触即发。傅作义见后院起火,已无暇东顾,亲飞归绥,调兵遣将,令其嫡系第三十五军,暂编第四军等步、骑9个师2个旅从北平、张家口地区星夜西援。由此,第3兵团出兵绥远的战略意图初步实现。

傅作义西援之敌于9月28日进至台基庙、玫瑰营子地区。第3兵团以一部兵力牵制归绥国民党守军,主力向东转移到丰镇西北、卓资山以东地区阻击国民党援军。与此同时,在平北地区的第2兵团积极配合第3兵团作战,相继攻克平北的崇礼、尚义等城,并切断了北平至张家口和北平至古北口间铁路。绥远为傅作义所必救,平绥铁路及其沿线是其命脉也不能放弃,傅作义被迫将西援部队东调张家口地区。

乘敌军疲于西援东调、首尾不能兼顾之机,杨成武率3兵团主力于10月12日向绥西、绥北进攻,以完成军委交付的歼敌6个旅和一年内经营全绥远的任务。

泸定桥下水深多少米,石达开为何不过泸定桥(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