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下水深多少米,石达开为何不过泸定桥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7 23:03:33

◆1948年10月,杨成武任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司令员时留影。

当时,天寒地冻,下着鹅毛大雪,夜间温度为零下30℃左右,部队,粮食供给也不很充足。而敌人都是骑兵,行动迅速。在这种情况下,部队徒步和敌人竞走,每小时要走15里甚至18里。如2纵5旅第13团追击固阳的敌人,26小时走了220多里,中间只吃了一顿饭,硬是用两条腿追上了敌人的骑兵,将其歼灭。以步兵追*敌骑兵,为战争史上所罕见。

10月底,整个绥远除归绥、五原地区外,已全部解放。中央军委发来贺电:庆祝你们秋季攻势开始后一个月内歼敌万余,解放包头及其他城市15座,控制平绥路大部的巨大胜利。

为抓住傅系,拖住蒋系,第3兵团又根据军委命令,撤围归绥,转而隔断和包围张家口、宣化之敌,打响了平津战役第一枪。此后,杨成武率部与东北*军第4纵队一道,进行张家口围歼战,创造了华北战略区一次作战歼敌人数之最,受到中央军委的电贺。*在贺电中称之为“伟大胜利”。

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与“三十八点五度线之间”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战争揭开序幕。随着战争进程的需要,1951年初,中央军委决定组建志愿军第20兵团,任命杨成武为司令员。经过一番认真准备,杨成武重披战袍,于6月19日率部奔赴抗美援朝战场。

在出征前夕,杨成武接到了一个特殊电话:*要找他面谈。杨成武和副政委张南生迅速从天津赶到北京,并按约定时间来到了*中南海的住所丰泽园。会谈中,*首先讲了朝鲜战场的局势,指出目前经过五次战役,战争双方已进入战略对峙阶段。要作长期准备,争取早日结束战争。军委的方针是持久作战,积极防御,在进行军事和政治两方面斗争的同时,争取和谈,以打促谈……

泸定桥下水深多少米,石达开为何不过泸定桥(9)

◆杨成武入朝前在鸭绿江畔留影。

不知不觉,午饭时间到了,*留杨成武他们一起吃饭,并说:你和你们的兵团就要入朝作战了,这顿饭就算是为你们践行吧。席间,*对杨成武他们三次敬酒,几番嘱托,寄予了希望:你们20兵团入朝后,在朝鲜东线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敌人正面不增兵、侧后不登陆的情况下,把防线稳定在“三八线”与“三十八点五度线”之间。*的接见和饯行,增添了杨成武出征的豪情和完成任务的信心。返回驻地后,他思绪难眠,写下了“一席妙语明方略,三杯美酒寄深情”的诗句。

7月7日,杨成武率领兵团机关第一梯队到达指定的待命地点朝鲜丰田里,此时的战争形势正如*所说,联合国军进攻乏力,迫不得已暂时放弃战争计划,开始在“三八线”附近构筑防御阵地,转入战略防御,企图通过谈判谋求利益。由于美方毫无诚意,7月10日的朝鲜停战谈判第一次会谈破裂,大规模战事重开。

美军于1951年8月后,发动了大规模夏季攻势。杨成武率部参加了“三八”线东线夏秋季防御作战,粉碎了美军的各种进攻,并开展了战术性反击。9月29日,美军又展开秋季防御作战。杨成武所指挥的两个军全部投入作战,其中第68军接替朝鲜人民军第5军团在北汉江以东20公里正面的全部防务,边接防边作战,并创造了文登里地区反坦克作战的光辉范例;第67军在金城正面20公里地区,抗击美军和南朝鲜军4个师的进攻达10昼夜之久,粉碎了联合国军在东线的进攻,并创下朝鲜战场日歼敌最高纪录。对第20兵团参战的两个军,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赞赏有加。

侵朝美军的秋季攻势遭到遏制,只好于10月25日重新回到谈判桌上。在谈判桌上,双方为一些重要位置的归属发生激烈争执,其中“510”高地是焦点之一。

泸定桥下水深多少米,石达开为何不过泸定桥(10)

◆杨成武在朝鲜前线兵团指挥所进行作战部署。

“510”高地地处中朝军队大黑山一线防御的中间,中朝一方若是控制它,就会使东西两线连成一片,大大增强防御的稳定性,若美方控制它,不仅会割裂志愿军阵地,而且还会成为其大举进攻的桥头堡。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商定由中立国于近日派飞机临空侦察照相,届时阵地上飘着谁的军旗,高地就属于谁。

“510”高地在杨成武的第68军防线对面,被美军所抢占。因事关谈判,杨成武决定派出一支精悍的队伍将高地从美军手中夺回来。在部队出发前,杨成武叮咛道:“突破口尽量选小一些,反击的动作要快,火力要集中,要猛、要狠、要准。”趁着风雪和暗夜,志愿军战士向敌人发动了进攻,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军旗争插战。战斗进行到最激烈时,阵地上一度仅剩下两名志愿军战士。这两名战士打退了敌10多次冲锋,一直坚持到后续部队赶到。第二天清晨,中立国侦察机飞来时,看到的是在白雪映衬下鲜红的志愿军旗帜。

就这样,在东线作战的日日夜夜,杨成武始终按照出国作战前*为他饯行时赋予的任务,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与“三十八点五度线”之间,使中方在停战谈判桌上始终握有重头砝码。

1952年春,杨成武因病回国。后来,因其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杰出贡献,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我看杨成武是忠于我的!”

1952年回国后,杨成武先后任华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京津卫戍区司令员等职。1954年10月,调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6年起,任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在总参谋部的日子里,他为部队建设和国防安全做了大量工作:参与指挥了炮击金门、西藏平叛、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击美军入侵中国领空、领海和台湾国民党军武装窜扰等各种作战,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和安全;参与领导防空军、战略导弹部队、电子对抗部队和战略基地的创建工作。

杨成武一贯忠心耿耿、能征善战,逐渐为*信任和倚重。早在1948年4月,当*决定应斯大林之约去苏联疗养时,就指定由杨成武护送自己去东北。虽然后来去苏联的计划取消,但对其偏爱之情可见一斑。1967年7月,*准备到武汉、长沙实地去看一看“文革”进行的情况,又一次想到了杨成武。他让杨成武随行,负责安全警卫任务,同时担任自己与*之间的联络员。

在*南巡的3个月中,无论到何地,杨成武都不离左右,精心筹划各项活动的警卫和保障,灵活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确保了*的绝对安全。他还经常受命返京,传达*的各项指示,并向*汇报中央各方面的情况。期间,*多次说:“我看杨成武是忠于我的!”

“文革”岁月黑白颠倒,政治风云瞬息万变。1968年3月24日,林彪、江青一伙设下圈套、罗织罪名、突然袭击,制造了所谓的“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事件”。他们污蔑杨成武同空军政委余立金勾结,要篡夺空军的领导权,要打倒吴法宪,同北京卫戍司令傅崇碧勾结,要打倒谢富治。他们还叫嚣要“坚决纠出杨成武的黑后台”。这表面上是在批判杨、余、傅三人,实际却是林彪为了进一步支配首都局势和控制在首都占举足轻重地位的“禁卫军”,并通过“杨、余、傅事件”打击朱德、聂荣臻、陈毅、徐向前等老帅。

杨成武不仅被撤掉了代总参谋长的职务,全家还被关进了监狱。但是他不畏权势,不为利惑,坚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与林彪、江青一伙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乌云蔽日难遮天。随着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垮台,关于“杨、余、傅事件”的一些真相逐渐为*所了解。1973年下半年,*在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时做了讲话,其中谈到“杨、余、傅”时,*停顿了一下说:“杨、余、傅都要翻案。所谓的‘杨、余、傅事件’,是林彪搞的,我听了一面之词,所以犯了错误。”1973年12月21日的军委会议上,*又表示,“杨、余、傅事件”搞错了,是林彪搞的。有了*的这个态度,*立即着手安排杨成武的“解放”。1974年5月,杨成武结束近七年的囚禁生活,返回北京。11月,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主持总参的日常工作。

泸定桥下水深多少米,石达开为何不过泸定桥(11)

◆1983年,杨成武与聂荣臻元帅在北京接见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右一)。

1976年10月,在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紧急时刻,杨成武挺身而出,协助叶剑英、聂荣臻等老帅进行粉碎“四人帮”的斗争,并保持了军队的稳定,为保卫党几十年奋斗开创的事业,为国家人民的安宁与幸福,立下了新的功劳。谈起这件事,杨成武感慨地说:“*说过,‘我看杨成武是忠于我的!’协助老帅粉碎‘四人帮’,是捍卫*的事业,是真正忠于*啊!”

粉碎“四人帮”后,中共中央为杨成武彻底平反。杨成武历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中共总参谋部委员会第二*、福州军区司令员。1983年6月至1988年3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杨成武以军政兼备、文武双全而著称。晚年的他依然读书不止,笔耕不辍,写了不少回忆录,如《忆长征》《敌后抗战》《冀中平原的地道斗争》《反攻进攻曲》《战华北》《新的使命》及《回忆录》等著作。2004年,这位闻名全军的“白袍小将”以90岁的高龄与世长辞。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