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辉谈泸定桥之战,杨永泰为什么能预测红军长征路线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7 23:27:28

这里说的“相机”二字非常紧要。

因为,谁也不能保证丧心病狂的敌人会不会在红军到达之前将桥炸毁。

事实上,蒋介石也已经电令刘文辉提前将桥炸毁的。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刘文辉执行了命令,那么,红军就没有飞夺泸定桥的壮举了,红军也失去了绝处逢生的机会了。

刘文辉最终没有炸。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就得说说泸定桥的来历及其存在的重大意义了。

话说,在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以前,大渡河并无桥梁连接,两岸的藏汉同胞处于隔断状态。但有物资交流,全靠渡船或溜索转渡,遇上河水汛期,两岸货物只能堆集在一起,眼睁睁地看着它们烂掉。

康熙为了国家的统一,决定斥巨资修建泸定桥。

大渡河地处偏远山区,河宽数百米,河深水急,以当时的科技水平,根本无法架设传统意义的桥梁。

工匠们只好因地制宜,参考了当地常见的溜索,决定架设铁索桥。

但泸定一带不生产铁,铁索不得不在铁矿藏量大的荥经县铸造。

铁索出产后,面临着铁索转运、铁索过河以及铁索固定等一系列难题。

要知道,全桥铁件总重40余吨,平均每根铁链重1.6吨,横向卧龙桩和7根纵向地龙桩累计用铁量20余吨。

这在古代,可称得上是一件超级大工程。

值得庆幸的是,桥终于造成了。

刘文辉谈泸定桥之战,杨永泰为什么能预测红军长征路线(5)

不用说,对于这样一座来之不易的桥,稍有良心的人都应该格外珍惜。

老蒋说一个“炸”字说得轻描淡写,那是因为他是一个绝对的利己主义者——只要达到自己个人的目的,就践踏世间所有的道德、正义和公理于不顾。

再者说了,老蒋炸了桥后,拍拍屁股就走了,也许永远都不会再来到这个破地方了。

但这是刘文辉的地盘,他刘文辉把泸定桥炸掉之后,要想重建,他没那个实力,不建嘛,又断了与外界进行贸易往来的通途,自陷于困境,而且,还要担负历史骂名,永远被钉死在“炸毁泸定桥历史罪人”的身份上。

所以,要炸毁泸定桥,就刘文辉而言,这决心非常难下。

为此,刘文辉于5月27日曾亲率警卫旅到现场勘察过。

他做出的方案是:拆掉桥上的木板,只留下光溜溜的十三条铁索。

刘文辉谈泸定桥之战,杨永泰为什么能预测红军长征路线(6)

他会做出这样的方案并不奇怪。

现在,很多游人去参观泸定桥,也会感慨:没有了木板,就算对面没有守军,红军也很难攀爬过去。而一旦在对面架几挺机枪,那简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红军怎么过得了河?

是的,刘文辉当时就是这么想的。

但刘文辉还留有预案:一旦红军冒着机关枪的扫射最终攀爬了过来,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炸桥,可以往铁索上浇油,点火燃烧。

想想看,铁索如果烧红了,红军还怎么爬?

这个办法成本不高,又能阻断红军过桥,可不比炸桥高明得多?

刘文辉谈泸定桥之战,杨永泰为什么能预测红军长征路线(7)

刘文辉把这个想法跟老蒋汇报了,老蒋也觉得此法万无一失,同意了。

那么,如果您是刘文辉,您还会炸桥吗?

当然了,刘文辉也并非没有考虑过炸桥。

但他把炸桥的计划放在了最后一环:如果烧桥仍阻止不了红军,那就用炸药炸桥。

他和老蒋都没有想到,红军来得太快了,而且是东、西两岸的红军齐头并进,防不胜防——

我中央红军以红一师(师长李聚奎)和军委干部团(团长陈赓)为右纵队,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以红二师(师长陈光)、一军团指挥部和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为左纵队,由林彪率领,沿大渡河西岸北上,两路纵队夹河而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至泸定桥,刘文辉手下的兵丁魂飞魄散,纷纷作鸟兽散,哪个还有时间和胆量留下来炸桥?

这,就是蒋介石下令炸桥,刘文辉也想炸桥,但最终没有炸的原因。

一句话,并非敌人心存仁慈,而是我红军勇猛善战,如同天神下凡。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