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糖卷的做法大全集,甜糯米卷的做法大全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8 17:38:56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刘玉涵

1978年,正在午睡的吴存存梦见自己走进了一个鲜花盛开的花园,数不清的花朵竞相开放,千姿百态、姹紫嫣红。

这时,她的爸爸把她从美梦中唤醒:你被杭大录取了!

现实与梦境交叠,或许是某种预示,吴存存和她的同学们即将步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花园。

时值九月,大学的校园又将迎来一批新生,他们怀着憧憬踏入校门的步伐,在这一刻,与四十多年间无数学子步履重合、一同前行。

在“我们的高考·杭州大学-中文78.——一个年级与一个时代的故事”系列中,毕业四十年的78级中文系学生回忆了他们高考的往事。那么在开学之际,我们不妨跟着这批1978年的大学新生,走进40多年前的新校园。

米糖卷的做法大全集,甜糯米卷的做法大全(1)

大学时与同学合影(后排左二)。

录取了!

和如今一家人掐着时间,坐在电脑前等待高考分数发布的情景不同,40多年前的放榜是“突如其来”的,如同意外之喜从天而降。

所以,每个人“接住”它的姿势也各不相同。不是人人收到消息时都像吴存存那样美得恍若梦境,赵建中在获得惊喜之前,先收获了一份“惊吓”。

一天下午,赵建中正在上公共厕所,突然门被粗暴地推开。这个厕所是生产队修建的,就在马路边,一推开门,如厕者就直对马路,再加上天气炎热,赵建中正赤着膊,这一来几乎是让他裸体展示在马路上。

赵建中怒不可遏,大喝一声:谁呀?一看,站在门外的是他弟弟,后面还跟着弟弟的小伙伴。一看到赵建中,弟弟就激动地说:考取了,考取了!街上贴着红榜,大学文科赵建中,大学理科陈国平!

赵建中赶紧起身奔到街上,一看大红榜上果然写着两个人的大名,当时,莫干山中学只有这两个人过了分数线。

与此同时,临安县高虹公社陈家坎大队,知青尚建还在插队的地方劳动。

米糖卷的做法大全集,甜糯米卷的做法大全(2)

生产队唯一的拖拉机,摆拍的。——尚建

入学通知书寄到了杭州的家里,尚建的父母写信告知了她,但她又专门去公社办公室核实。从公社回到小队有两里路,一路上遇到的人都向她祝贺,但尚建唯一的回答就是一句话:“还没一定呢!”

因为还没见到通知书,她不敢肯定答复,她害怕乐极生悲。

这份小心翼翼、珍而重之,满怀期待却又不敢想象可以读大学的心情,并非尚建独有。

吕立汉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因为家庭背景失去过机会的他依然心有余悸,赶紧办理户粮关系迁移手续。直到手续办完、迁移证明拿到手,心中的石头才算落了地。“那时候感觉真好,走路时腰杆终于能挺直了。”

1978年的十月,同学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城镇、乡村、工厂、农田,终于在杭州大学中文系汇聚一堂。这一级中文系一共有102名新生,最小的年仅16岁,最大的“老三届”大哥,入学时已33岁。

行囊开箱

贺雪飞初见许贺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两个大件:一床大红大花图案的被子(对于一个男生显得特别亮眼),一个传统老式的樟木箱子。一副把家当都搬了来的架势。

许贺龙至今仍能清晰地记起,那是1978年10月的一个傍晚,16岁的他怀着五分兴奋、三分好奇和两分忐忑,带着一个祖传樟木箱,扛着一床花被褥,挎着一个印有三潭印月图案的新皮包,坐汽车、倒火车,被迎新的校车带到了杭州大学中文系的校区。

贺雪飞现在回想,认为许贺龙同学那时是肩负着东阳特有的物产与文化底蕴而来的。

给那时学生的行囊做一个开箱视频一定十分有趣。许贺龙的箱子里有什么?有让贺雪飞、周羽强等一众同学至今仍会回味的冻米糖。

米糖卷的做法大全集,甜糯米卷的做法大全(3)

前排左二为许贺龙。

四年大学,每次放假归来,许贺龙总是带回一大箱东阳的冻米糖。在物质匮乏的70年代,100多斤稻谷才能换20斤粮票的时候,他的父母却会为他准备一箱冻米糖带到学校去。而这份来自父母的关爱,还被许贺龙分享给了更多人。许贺龙箱子里的冻米糖香脆、甜糯,是公认最好吃的冻米糖。

吴存存报到时也带来一个箱子,是父母为她买的新箱子。更为重要的是,里面装了很多新衣服。

现在看来,上大学准备新衣服再常见不过,可那个时候,一个家庭一年都不见得添一次新衣服。

吴存存的父母专门请裁缝师傅新做了两件衬衣和两件式样新颖的外套,妈妈还新织了一件厚毛衣和一件薄毛衣。一下子由里到外都是新衣服,她感觉十分新鲜快乐。要知道,以前吴存存基本上都是穿姐姐或表姐们的旧衣服。现在回想,这对当时的父母来说是极大的一笔支出。

这些衣服她在大学期间整整穿了四年,妈妈织的两件毛衣更是穿到大学毕业十年之后,大学期间,她再没有买过新衣服。

衣食之外,还有的行李是当下的大学生难以想象的,浙江师范学院77级学生俞樟华的行李里有一把锄头。学校在入学通知书上就要求学生带上锄头来报道,当俞樟华下了火车被学校大卡车拉到校园,看到眼前有些荒凉和简陋的景象时,他理解了锄头的用意。开垦荒地,建设校园,对40多年前的大学生来说,并非稀奇事。

“大花园”

久旱逢甘霖,“大花园”里的日子大都是与书为伴。

据这一届学生的老师们评价,77级、78级的读书热情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可谓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学生们戴着红字白底的校徽,无论是买饭排队,还是饭后散步,甚至是坐公交车、上厕所,都在看书。手里无书的情况非常罕见,就如同我们现在手里没有手机十分罕见一样。

郑广宣回忆,现在的“长江学者”钱志熙当时经常读书到深夜,晚上十点左右回到寝室会说:看书看得累死了,休息休息,背两首唐诗。

米糖卷的做法大全集,甜糯米卷的做法大全(4)

应沪晨大学时同组同学合影(后排右二)。

大一时背着8册中学语文书来报到的应沪晨,也是个“书痴”,在四年时间里用完了三本学生证上借书的格子。同组的朱承君记得,应沪晨爱书,平时在食堂很少买“大肉”,而经常吃“菜底”,省下的钱就不断地买书,每次放假,他总会心满意足地挑一担新书回家。应沪晨平时早上4点多起床,先跑半小时步,然后做早饭,吃好后上学。每天都比同学多一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利用这些时间,背下了整部成语词典。

精神食粮很重要,物质食粮也不可缺少。和应沪晨不同,吴存存十分享受食堂的美味,并将其作为非常温馨的回忆,还直言:至今我仍坚信那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食堂,并一直很怀念那里的莴笋里脊、肉丸菜底和素鸡等经典杭州家常菜。

78级的教室就在食堂的隔壁,每天上午11点,食堂里飘出的诱惑性香味,都会让学生们心不在焉。吴存存上课除了带书本和笔记本,都会带上饭盆,老师一宣布下课,就可以第一时间冲到食堂排队,不会因晚到而买不到糖醋小排那样的好菜。贺雪飞至今对她揣着饭碗、低头弓身往食堂冲的姿态印象深刻。

大一时吴存存每餐都打四两米饭,满满的一盆,再加上很多肉食,因此吃得白白胖胖,一改刚入学时的豆芽菜状态。她入校时体检身高一米六○,而毕业时身高一米六四,吴存存相信这四公分来自于杭大中文系食堂的帮助。吃得这么好,她每个月还能省下两元助学金换回现金买书。

“大花园”的丰富生活,离不开“园丁”的浇灌。当年的教师阵容相当“豪华”:夏承焘先生还是中文系的教授,王驾吾先生担任系主任,姜亮夫、孙席珍等老先生都开过讲座,蒋礼鸿、徐朔方、沈文倬等老先生是任课老师,郭在贻、吴熊和、蔡义江、王元骧、汪飞白、王维贤、倪宝元等先生正当壮年,是上课的主力……

教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妙语连珠的演说,带这些渴求知识的青年走进语言和文学的殿堂,为他们开启学术之门,也为他们毕业后各自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米糖卷的做法大全集,甜糯米卷的做法大全(5)

1979年,钱志熙与大学同组同学游绍兴东湖

在课业之外,这群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不输今日。他们爱读书,生活却也不止读书,下围棋、打排球、做演讲、游园会……大学为他们打开了知识之门,也打开了生活之门。黄仕忠遥想,第一次喝可乐、第一次吃冰淇淋、第一次吃香蕉……无数的第一次也在大学时代的消遣之中达成。

他们这四年,曾通宵达旦朗诵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也曾和友人夜游西溪,曾为约会特意装扮自己,也曾在舟山列岛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一派书生意气。

四十年后的他们,是知名的学者、教授、企业家……作为各自岗位的佼佼者,他们再度回望1978年的入学,就像吴存存所做的那场梦,百花齐放,欣欣向荣。

【78级新生的高考故事在这里】

部分出场人物简介

吴存存

浙江温州人。1982年大学毕业后,曾在温州师专、南开大学、澳洲新英格兰大学等任教。现为香港大学中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通俗文学与性别、性爱等社会文化史问题,曾以中英文在海内外大量出版有关专著及论文,包括《明清社会性爱风气》(2000), Homoerotic Sensibil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2004), Wanton Women in Late Imperial Chinese Literature: Models, Genres,Subversions, and Traditions (2017, 合作), 《戏外之戏:清中晚期京城的戏园文化与梨园私寓制》(2017)等。

赵建中

1961年11月出生于浙江省德清县。杭州大学中文系学士,山东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硕士。曾任职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上海作家协会、上海诗词学会、上海翻译家协会、上海文艺评论协会、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累计出版、发表文艺理论专著、文艺评论文章、散文、日文翻译作品等150余万字。

吕立汉

1955年出生。浙江缙云人。1975年毕业于缙云中学高中部。次年9月任教于缙云中学。1978年10月考入杭州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分配到丽水师专。历任进修部副主任、中文系主任、校党委委员、副校长;丽水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2016年退休。为二级教授,2009年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民族团结先进模范个人”荣誉称号,省级劳动模范。现兼任浙江省社科院丽水研究院刘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古代文史、地方文献、刘基文化、畲族文化研究。著有《刘基考论》《千古人豪——刘基传》等,任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畲族卷》副主编,主编《浙江省畲族古籍资料汇编》《丽水畲族古籍总目提要》等。现任《处州文献集成》执行主编。

许贺龙

1962年11月出生于浙江东阳,1978年10月考入杭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入水利水电建设系统,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曾任央企总部管理部门负责人、上市公司监事、直属公司董事长,同时兼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北京市租赁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融资租赁(西湖)论坛特聘专家。

郑广宣

1953年生,浙江上虞人。1968年初中毕业。1969年12月应征入伍,在陆军坦克九师三十四团(后为二十一军坦克团)服兵役,197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3月复员。同年7月在上虞西湖中学任初中二年级语文和政治课教师。1982年7月大学毕业,分配到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工作。1983年10月调至浙江教育出版社,任文科编辑室、辞书编辑室主任。1998年12月获聘编审。2013年10月退休。曾担任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分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古代文学学会理事、浙江省写作学会副会长。

钱志熙

1960年出生于浙江乐清,1978年考入杭州大学中文系,读本科、研究生。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著有《魏晋诗歌艺术原论》《唐前生命观与文学生命主题》《汉魏乐府艺术研究》《唐诗近体源流》《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等。

黄仕忠

浙江诸暨人。1978年10月考入杭州大学中文系,1982年在本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一年,转中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留校工作。现为该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文献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